CRIF:台灣對陸投資降至20年來冰點 不排除今年跌破40億美元
中華徵信所(簡稱CRIF)今(20)日上午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態勢已經與美、中貿易戰之前出現很大變化,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降溫至冰點,今年4月單月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更下滑到1.46億美元,創下2002年來新低,不排除今年全年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跌跛40億美元的可能。
CRIF表示根據經濟部投審會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4月台灣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僅9.04億美元,僅高於2021年同期的8.11億美元,創下2003年以來的同期次低。不僅如此,今年4月單月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更下滑到1.46億美元,創下2002年以來單月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新低,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降溫至冰點。
CRIF進一步分析,自2003年以來,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曾5次落在2億美元以下,除了21年前的2003年8月投資金額降至1.96億美元之外,另外4次則分別出現在2019年6月及2021年2月各僅投資1.74億美元,以及2022年2月的投資金額再降至1.65億美元,2023年4月又再出現新低。
CRIF認為單月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低於2億美元,有4次密集出現在最近五年,這絕非偶然,而是顯示台灣產業對於新增中國大陸投資已經形成「定向轉向」其他地區的新共識和趨勢。不排除今年全年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跌跛40億美元的可能。
另以上市櫃公司2022年中國大陸投資收益新台幣5,287.43億元,較2021年衰退14.36%;今年第1季大陸投資收益新台幣795億元,更較2022年同期衰退26.43%,也不難看出端倪。
再以今年前4月台灣對外投資74.49億美元來看,雖然其中台積電投資美國亞歷桑那晶圓廠就占了35億美元,但即使扣除此一增資投資案,對外投資金額仍高達接近40億美元,遠遠超過投資中國大陸的9.04億美元。
年前4月投資新南向國家金額也達16.85億美元,其中單單只對新加坡的投資金額就有10.24億美元,也同樣高於中國大陸。也就是說就今年前4月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金額已落居在美國和新加坡之後。
面對這樣的態勢,CRIF指出儘管中國大陸(含香港)仍然是台灣出口最大出口地區,不過由今年前5月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比重已下滑到35.2%,為2004年以來同期出口比重的新低,反映台灣為平衡全球投資、分散出口市場的策略已經為不可逆之趨勢。
延伸閱讀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葉憶如:22年財經主流媒體資歷,從2000年Web1.0泡沫化到Meta元宇宙Web3.0,見證台灣大小企業集團興衰史,歷經國際5次金融危機。認為金融即生活,無所不在,再難的理財知識要淺白的說。無論老小都該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