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摩通:金價升至4,000美元比預期快

【時報-台北電】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關稅戰升溫之下,黃金再度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今年金價屢創歷史新高,華爾街更預測,每盎司3,200美元可能只是起點,年底有望飆升至4,000美元。

綜合外媒報導,近日,高盛、瑞銀和摩根大通再度上調金價預期。高盛將2025年年底金價目標由每盎司3,300美元調升至3,700美元,並指出在極端情境下,不排除觸及4,500美元的高點;瑞銀則看好中國機構和散戶強勁買進動力,將目標價上修至3,500美元;摩根大通預估,今年底各國央行的購金量將達到約850噸,金價衝上4,000美元的時間將「比預期來得更快」。

中國投資人正以驚人的速度湧入黃金市場。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今年4月前11天,中國實體黃金ETF淨流入暴增至29.1噸,不僅超越第一季總流入的23.5噸,更打敗同期美國黃金ETF的27.8噸。

瑞銀分析師Joni Teves預計,在避險需求旺盛的情況下,金價到2025年12月將達到每盎司3,500美元。

該行全球貴金屬分銷主管Andrew Matthews則認為金價的主導力量「已不再只是關稅或美國ETF,而是中國的狂熱買氣」,他看好中國機構和散戶投資者有強勁購買的潛力,「沒有其他選擇」的黃金投資理念根深蒂固,特別是中國保險資金獲准投入黃金市場後,預估將釋出人民幣2,000億元的潛在資金,成為推升金價的另一個巨大引擎。

摩根大通認為,黃金突破歷史價位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從2008年金融海嘯時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疫情期間升抵2,000美元,花了12年時間;但近兩年,從2,500美元升至3,000美元只花了短短210天。依照這種趨勢,黃金攻上4,000美元關卡的時間可能比市場預期來得更早。

摩根大通同時指出,全球正加速脫離美元主導的單一秩序,轉向更為多極化的格局。在美元儲備占比下滑、各國央行尋求資產多元化配置的背景下,黃金正被視為去美元化戰略的重要核心。摩根大通預估,2025年央行購金量將達到850噸,遠高於歷史平均水準,將成為金價下一波飆升的關鍵動能。(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彥綺/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