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金控首季獲利 同期第四高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14家金控首季獲利1,436.1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72.71億元年減8.68%,當中八家呈現年減、新光金由盈轉虧,僅富邦金、玉山金、凱基金、第一金、永豐金五家年成長。

今年首季金控獲利排名史上同期第四,次於史上最高的2021年1,920.35億元、第二名2024年1,572.71億元、第三名2022年1,473.20億元。公股銀高層分析,由於川普相關政策讓全球經濟變數增加,關稅、通膨等挑戰仍充滿不確定性,預計今年整體金控獲利若能接近2024年的5,979.79億元史上最高成績,已經相當不容易。

觀察今年以來,金控獲利出現月月降情形,1月為577.81億元、2月472.35億元、3月386.1億元,3月明顯因為川普的對等關稅不確定性衝擊影響。但首季獲利共有五家超越去年同期,年增以玉山金的40.67%居冠、其次富邦金35.32%,凱基金、永豐金、第一金年增均個位數,其他有八家年減,及新光金唯一盈轉虧。

獲利結構上,3月銀行子公司、壽險子公司皆出現一家虧損,證券子公司有四家虧損。首季子公司獲利以13家銀行獲利837.78億元占比最高,其次是九家壽險474.34億元,13家證券賺進99.33億元。

14家金控今年首季獲利冠軍為富邦金411.1億元,其次國泰金的321.2億元,中信金199.08億元排名第三,玉山金、凱基金、兆豐金獲利超過80億元,元大金、第一金、永豐金均70億元以上。

對於後續金融股操作上,法人認為,金控去年獲利亮眼,且今年金融股的股利陸續公布,大多數較去年成長,接下來可鎖定4%以上的高殖利率金融股,相對具股息保護。

華南金旗下華南投顧指出,隨未來美國轉降息,使台美利差趨於縮小,有助保險業避險成本高漲壓力降低,加上外匯準備金新制上路,亦對國內保險業整體避險成本下降長期有所幫助。

公股銀分析,壽險金融股波動較大,適合波段價差操作,銀行金融股的獲利來源相對穩定,適合長期投資,證券金融股,股市成交量愈多收益愈高,可隨景氣循環操作。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弘凱車用耕耘有成 營運樂觀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三引擎催動 金居Q4獲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