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衝擊報稅1】今年要繳多少所得稅?3步驟教你算 3族群「有條件」免稅

680萬名綜所稅申報戶注意!2025年報稅季即將來臨,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外部衝擊,財政部在行政院指示下,將綜所稅申報期限延後至6月30日止,同步祭出8大稅目延期與分期繳納措施。今年稅制也有多項變革,包括基本生活費與各類扣除額調升、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範圍、幼兒學前扣除額擴大等,預期單身小資族、頂客族與退休族有機會免繳。《Yahoo奇摩財經》也整理最新課稅級距表與所得稅公式,只要照著3步驟,就能算出今年應繳稅額!

延伸閱讀:【川普衝擊報稅2】0050、00919也要繳稅!ETF存股族「合法避稅」 掌握3要點

2025年報稅季即將來臨。圖/Yahoo奇摩財經
2025年報稅季即將來臨。圖/Yahoo奇摩財經

關稅衝擊荷包!報稅時間延長至6月底 8稅目可延期、分期繳納

因應美國高關稅政策,行政院長卓榮泰與財政部長莊翠雲12日正式宣布稅務紓困措施,將原定5月1日至31日的綜所稅申報期限延後至6月30日止,並將針對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菸酒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房屋稅、地價稅與使用牌照稅,推出延期及分期繳納方案。延期繳納最長可達一年,分期繳納最高可分36期(三年),且皆免除利息負擔,以減輕民眾壓力。

綜所稅怎麼課?「自動申報制」、「家戶申報制」2大原則一次看懂

綜合所得稅採「自動申報制」,納稅義務人必須自行申報前一年度的全年總所得,並依據「家戶申報制」原則辦理。簡單來說,除了納稅義務人本人外,若有配偶者,原則上應合併申報,不過針對113年度(2024年)內結婚或離婚者,可視情況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

在扶養親屬申報方面,也需特別留意列報條件。以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為例,年滿60歲可直接列報為扶養對象;未滿60歲者,則須符合「無謀生能力」條件才能申報。子女與同胞兄弟姊妹部分,若未滿18歲皆可直接列報,年滿18歲者則需具備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等身分。而針對其他親屬或家屬,如叔伯舅甥、孫子女等,若未滿18歲,需與納稅義務人同居一家、具永久共同生活且互負扶養義務之事實,才可申報;年滿18歲者除符合上述條件,還須具備在學、身障或無謀生能力等條件。

此外,若扶養親屬本身也有所得,其收入也必須併入納稅義務人綜合申報的所得總額之中一併申報。

免稅額、扣除額全調升 租屋族和家有6歲以下兒童有福了!

根據財政部公告,今年綜所稅申報適用的免稅額為每人9.7萬元,年滿70歲的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免稅額則調升至14.55萬元。標準扣除額部分,單身者為13.1萬元,有配偶者則為26.2萬元;至於特別扣除額,薪資與身心障礙項目皆調高至21.8萬元。

今年房租支出正式納入「特別扣除額」範疇,從原本的列舉扣除轉為人人可享的專項扣除,上限亦從12萬元擴大至18萬元,另設有排富條款。育兒方面,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適用年齡從5歲提高至6歲,首名子女可扣15萬元、第二名起則為22.5萬元,且刪除原有排富限制。

114年5月綜合所得稅特別扣除額。圖/財政部
114年5月綜合所得稅特別扣除額。圖/財政部

報稅公式怎麼算?3步驟算出自己要繳多少稅

步驟一:先計算出自己的「綜合所得淨額」

【計算公式】所得淨額 = 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標準或列舉扣除額 - 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舉例來說,以一對雙薪夫妻育有兩名大學生為例,假設家庭綜合所得總額為140萬元,申報時可列入的扣除與計算如下:

  • 各項扣除金額

【基本生活費總額】:21萬元 × 4人 = 84萬元

【免稅額】9.7萬元 × 4人 = 38.8萬元

【標準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有配偶標準扣除額26.2萬元 +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5萬元(2.5萬元 × 2人) = 31.2萬元

【基本生活費差額】84萬元(基本生活費總額)- 38.8萬元(免稅額)-31.2萬元(其他扣除)= 14萬元(可再從所得中額外扣除)

  • 所得淨額試算

綜合所得總額 140萬元- 各項扣除總額(免稅額+標準扣除+教育扣除+基本生活費差額)84萬元= 所得淨額為56萬元

步驟1:計算「綜合所得淨額」。圖/財政部
步驟1:計算「綜合所得淨額」。圖/財政部

步驟二:計算應納稅額

【計算公式】應納稅額 = 所得淨額 × 適用稅率 - 累進差額

根據國稅局定義,綜合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個人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淨所得課徵的稅,並使用累進稅率;累進稅率是指「當你的所得較高時,就會被課比較多的稅,所得較低的人相對可繳比較少的稅」。

今年課稅級距也同步調整,綜合所得淨額59萬元以內課5%、超過59萬元未逾133萬元課12%、超過133萬元未逾266萬元課20%、超過266萬元未逾498萬元課30%、超過498萬元課40%。

據此試算,如果去年度的所得淨額為56萬元,適用5%稅率,56萬元 × 5%-0元累進差額)= 28000元應納稅額。

步驟2:計算「應納稅額」。圖/財政部
步驟2:計算「應納稅額」。圖/財政部

步驟三:計算應繳(退)稅額

【計算公式】應繳(退)稅額 = 應納稅額 - 扣繳稅額及可抵減稅額

應納稅額是全年該繳的稅,但有些所得(例如薪資)在給付時就已預先扣繳稅款,所以要再扣掉「已扣繳稅額」,以及相關「可抵減稅額」,才是5月報稅要自行繳納的稅額。

步驟3:計算「應繳(退)稅額」。圖/財政部
步驟3:計算「應繳(退)稅額」。圖/財政部

年薪多少免繳稅?3族群「有條件」免稅

若單身上班族年薪不超過44.6萬元(免稅額9.7萬+標準扣除額13.1萬+薪資特別扣除額21.8萬),在無其他所得干擾下,2025年報稅可望免繳綜所稅。不過,即便不用繳稅,若有退稅可能,仍需完成申報程序。

至於雙薪無子女的夫妻(俗稱頂客族),若合計年薪在89.2萬元以下,也能免繳所得稅。

而長年在外租屋的上班族今年受惠更多。以往若選擇標準扣除額,就無法再列舉租金支出,導致實質租金支出無法減稅。但從今年起,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即使選擇標準扣除額,也能額外減除最高18萬元。若符合條件並租金月繳達1.5萬元以上,單身租屋族年薪在62.6萬元以下者,今年也能免繳綜所稅。

延伸閱讀:【川普衝擊報稅3】不小心犯了「4大錯誤」!不想挨罰補稅 3招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