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晉升小富族 先避開這10個錯誤理財行為
文:李美虹
「複利」是創造財富最強大力量,但是,千萬別忘了,複利也會有反向效果,比如通貨膨脹或高利率貸款,它就像一隻大怪獸,會讓我們的荷包越變越薄,也因此,打造穩健的資產組合至少要能夠打敗通膨,再依照個人承受風險能力不同,選擇不同的投資工具,達到「錢滾錢」的財富效果。
雖然上面這些話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許多小資族想進階到小富婆、小富公身份,卻還是沒辦法達到目標呢?我認為,問題可能就出在下面這12個常見的理財錯誤行為中。
沒有設定理財規畫目標
錯誤1 不清楚自己的期待目標是什麼?
「你最想過的生活是什麼?」多數人的答案可能是:「越有錢越好。」其實,有錢未必能帶來快樂!所以當自己捫心自問這個問題時,重點應該是要先了解自己的期待目標究竟是什麼,然後再透過規畫逐步達成目標,最終才會得到財務自由所帶來的快樂。
錯誤2 未量化財務目標
「你每個月需要多少錢?」不少小資族總是直覺回答3萬或5萬元,但實際精算後,依照理想生活水準及通膨,可能至少要6萬元才足夠。因此,沒有量化理財目標的後果通常是:等到真正退休時,才發現錢根本不夠花;而另一種極端情況是:把每個月需要多少錢的目標訂太高,例如認為每月要花20萬元!結果為了達到這個「超高目標」,自己用了大半輩子、花了很多時間在「賺錢」這件事上,忽略了我們在搭上「人生列車」中,沿路還有許多風景值得欣賞,結果在自己年輕、中年時為了賺錢,導致生活品質低落不堪,甚至搞壞身體,等到老年時,雖然擁有一大堆錢,但卻已經沒了健康的身體、甚至是沒命花了。
沒有製作家庭財務報表及檢視財務缺口
錯誤3 緊急預備金不足
「保命錢」,顧名思義就是留給自己的退路,但該保留多少,可不是隨口說說,甚至很多小資家庭為了提升累積財富的速度,根本不留錢,而把大部分的積蓄用來投資,一旦市場出現大股災或發生意外,很可能讓家庭承受莫大壓力。我一直建議,緊急預備金至少要留下半年的生活費,才能因應不時之需。
錯誤4 收支失衡、負債比過高
曾經有一對業務夫妻每月薪水不穩定,但家庭的固定生活開銷很高,包括房貸、車貸、子女教育金及保險、儲蓄等,當收入減去支出後,經常入不敷出,造成現金缺口。而因為收支失衡,往往也會導致家庭的「負債比」過高。「負債比」是家庭總負債除以家庭總資產,這個數字是「越小越好」。因為負債比太高,禁不起金融市場的風吹草動,而投資理財的第1課,就是避免負債投資。
錯誤5 低估通貨膨脹率
20年前1個蘋果麵包只需10元、1顆水餃只需2元;但現在一個蘋果麵包至少就要20元、水餃是4元、5元起跳。因此,千萬不能小看通貨膨脹率!尤其時間拉長,通貨膨脹率會慢慢降低我們的購買力,因此,中長期的財務目標更需要經過仔細試算、了解財務缺口,如果低估通貨膨脹,其後果很可能得延長退休時間或降低生活品質。
沒有擬定財務規畫策略
錯誤6 錯把保險當儲蓄
計算出財務缺口後,緊接著就要開始做好財務規畫。國內很多保守的小資族因為害怕投資,於是把買「儲蓄險」當成理財工具,卻忽略了保險基本功能是保障而非儲蓄,最後花了大錢,名目上是買了保險,保障卻明顯不足。
錯誤7 未做好資產配置
很多人經常將「資產配置」掛在嘴上,把資金分配在不同類型的基金或區域,但這頂多只能稱「分散投資」。真正的資產配置意涵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期待及能夠承擔的風險,才能打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聚寶盆。
錯誤8 把短期資金做了長期投資
如果把短期資金拿去做長期投資,很容易陷入「流動性陷阱」,這就如同企業將1年期的現金,拿去周轉5年、10年才能回收的中長期投資,萬一沒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支撐,很快就會有現金缺口,更壞的情況是公司倒閉。
沒有選對理財工具及定期檢視理財計畫
錯誤9 不了解投資工具的特性
市場上,理財工具很多元,有股票、基金、保險、外匯及選擇權等,很多小資族未深入了解投資工具的本質及特性,對報酬率有過度期待與想像。此外,初入門者在接觸理專或財務顧問時,多半處於一種「資訊不對稱」的狀況中,因此很容易落入行銷話術,最後買了不熟悉的商品,導致投資有去無回或大幅虧損;而另一種極端情況則是過度保守,無法達成滿意的投資成果。
錯誤10 未能堅守紀律
積極的理財態度要放在執行面,但執行之前的思考要慢慢來,一旦確定理財目標、找出缺口、找到適合的投資方法,就要嚴格執行,堅持原則。很多投資工具都能賺錢,小資族最終無法賺錢的原因是:紀律不足,讓理財規畫亂了套。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