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貨幣政策會後記者會上提到,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4.25~4.50%不變,但同時暗示今年可能還會降息兩碼,這一消息讓美股四大指數全面反彈。科技股面,不論輝達(NVDA)、特斯拉(TSLA)與尖牙股幾乎全數反彈,日前因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而開啟蜜月行情的英特爾(INTC)反倒拉回6.94%。台股今(20)日受美股大漲帶動,加上外資終止連續17日賣超,轉為大舉回補218億元,市場資金回流明顯,帶動大盤強彈。加權指數開高後一路走揚,終場上漲416點,收在22,377點,漲幅1.9%,成交金額達2,706.24億元,多頭氣勢顯著回溫。
貨櫃三雄誰才是最高薪「船長」!陽明(2609)去年平均薪水幾乎翻倍成長至268萬為最高,跟公布的台積電(2330)員工薪水平均332萬元比較,已達8成水位!其次則是長榮(2603)的264.2萬,至於萬海(2615)則以185.8萬的平均年薪居於末位,雖然不及台積電高薪,但仍讓不少產業稱羨。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5年3月13日電)貨櫃三雄2024年財報、股利出爐,船舶繞道紅海、塞港效應,及經濟成長帶動需求下,長榮每股大賺64.87元,為歷史次高,贏過陽明的18.38元、萬海的16.89元;長榮董事會決議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32.5元,配息率超過50%,也居三雄之冠。長榮海運(2603)今天董事會通過2024年度財務報告,全年合併營收新台幣4635.68億元,年增67.53%,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394.53億元,年增294.64%,每股盈餘(EPS)為64.87元。長榮去年營收、稅後淨利寫下歷史第3高的成績,EPS則創歷史次高。長榮表示,綜合考量年度獲利及股東利益,配合未來營運需求及資本支出規劃,董事會決議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32.5元,合計配發現金股利703.64億元,以2024年度稅後淨利1394.53億元計算,配息率約50.46%。面對2024年全球航運市場的供需挑戰,長榮表示,積極調整航線及船隊配置,以因應國際經貿環境高度不確定性的情勢,同時持續推動船隊優化與更新計畫,確保長期營運穩健度與永續競爭韌性。陽明海運(2609)2024年合併營收為2227.06億元,
【時報-台北電】航運股本周進入年報及股利公布高峰期,榮運(2607)公布配息1.3元,加上現金減資,股東可拿到每股現金6.3元,今股價跳空大漲6%。貨櫃航萬海(2615)雖獲利豐,擬配發現金股利3.5元,失望性賣壓湧現,開低下挫近5%,股價呈現兩樣情。 接下來,陽明(2609)及長榮(2603)陸續公布2024年報及年度之股利政策,仍牽動股價表現。 長榮集團的榮運決議辦理現金減資,減資幅度達50%,另2024年度配息1.3元,加上現金減資,股東可拿到每股現金6.3元。股價跳空大漲6%。 長榮持有榮運430,691張,每股退還5元現金後,預計可入帳21.53億元。長榮2024年年報預料13日公布,市場期待高股息殖利率,帶動股價表現最強勢。長榮小漲,在所有均線之上。 萬海率先公布2024營收獲利雙創史上第三高,EPS為16.89元,董事會決議去年度配發現金股利3.5元,今早失望性賣壓湧現,盤中股價82元,挫逾4%。 散裝航商正德(2641)公告2024年每股盈餘1.92元,擬配息0.5元,股價開高後拉回。 裕民(2606)最先公布股利,去年獲利年增70.9%,EPS 5.54元,擬配發現金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5年3月12日電)長榮國際儲運(2607)11日決議現金減資50%,每股將退還股東新台幣5元現金,激勵今天股價漲逾7%,大股東長榮(2603)估逾21億元現金入帳;而萬海(2615)則因為配息率僅20%,早盤湧失望性賣壓,股價挫逾5%。榮運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減資50%,減資幅度為50%,減資金額約53.36億元,銷除股份約5.336億股,每股將退還股東現金5元,減資後實收資本額約53.3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榮運目前最大股東為長榮海運,長榮海運持有榮運43萬691張、持股40.36%,榮運減資後,預估長榮海運將進帳約21.5億元,也帶旺長榮今天股價走揚。此外,萬海航運2024年度財報與股利出爐,全年合併營收1617.99億元,年增61.44%,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74.09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6.89元,營收、獲利均創史上第3高。不過,萬海2024年度只預計配發現金股利3.5元,配息率僅20.7%,早盤股價也因失望性賣壓湧現,股價挫約5.5%,下探81元。萬海說明,股利配發是考量長期營運及資本支出,確保永續經營,並因應未來景氣變化,提升萬海未來經營競
股息殖利率不夠香...貨櫃股萬海(2615)昨日公布2024年財報與配息政策,股息殖利率以昨日收盤價計算約落在4%,今(12)日市場明顯不埋單,股價承壓一度下挫半根至81元。豐銀投顧分析師李世新表示,相較其他兩雄,4%的殖利率的確可能引發失望性賣壓出籠,不過可觀察股價若回測,殖利率上升至6%左右,那又將吸引高股息ETF買盤,就可以適時介入。
日 期:2025年03月11日公司名稱:萬海(2615)主 旨:代重要子公司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選舉連任發言人:蘇麗梅說 明:1.發生變動日期:114/03/112.選任或變動人員別(請輸入法人董事、法人監察人、獨立董事、自然人董事或自然人監察人):法人董事3.舊任者職稱及姓名:陳力、陳致遠、莊斐斐、郭洸銘4.舊任者簡歷:陳力 萬海航運(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致遠 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莊斐斐 萬海航運(股)有限公司資深協理郭洸銘 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5.新任者職稱及姓名:陳力、陳致遠、莊斐斐、郭洸銘6.新任者簡歷:陳力 萬海航運(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致遠 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莊斐斐 萬海航運(股)有限公司資深協理郭洸銘 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7.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解任」、「任期屆滿」、「逝世」或「新任」):任期屆滿8.異動原因:依據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之組織章程,其董事任期為三年,得於股東會上膺選連任9.新任者選任時持股數:不適用10.原任期(例xx/xx/xx ~ xx/xx/xx):111/03/20 ~ 114/0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萬海航運(2615)去(2024)年合併營收為1,617.99億元,年增61.44%,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74.09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6.89元,營收及獲利均創史上第三高。萬海表示,考量長期營運及資本支出,為確保公司永續經營,並因應未來景氣變化,提昇萬海未來經營競爭能力,預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5元;若以今(11)日收盤價85.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4.08%。萬海去年第四季單季稅前淨利為180.35億,歸屬母公司單季稅後淨利127.86億,EPS為4.55元,第四季受惠於運價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船舶調度得宜及匯兌利益對獲利有所挹注。根據IMF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為3.3%,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保持穩定,並反映美國的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以及全球的通膨持續下行。另外,根據貨櫃航運資料供應商Container Trades Statistics Ltd.(CTS)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報告,全球貨櫃運量較2023年增長6%,總計達到183.2 million TEU,其中,2024年5月、8月及12月的單月裝
萬海航運(2615)董事會今(11)日通過2024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1,617.99億元、年增61.44%,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74.0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6.89元,營收及獲利均創史上第三高,預計配發現金股利3.5元,以今日收盤價85.7元計,殖利率4.08%。
【時報-台北電】萬海航運11日董事會通過2024年度財報,累計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617.99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新台幣474.09億元,EPS為16.89元,營收及獲利均創史上第三高。然考量公司長期營運及資本支出,為確保公司永續經營,並因應未來景氣變化,提昇萬海未來經營競爭能力,本年度預計配發現金股利3.5元,後續將提請股東會決議。 根據IMF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為3.3%,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保持穩定,並反映美國的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以及全球的通膨持續下行。 萬海表示,根據貨櫃航運資料供應商Container Trades Statistics Ltd.(CTS)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報告,全球貨櫃運量較2023年增長6%,總計達到183.2 million TEU,其中,2024年5月、8月及12月的單月裝載量突破1,600萬TEU,創歷史新高。2024年北美和遠東扮演了關鍵角色,北美 在2024 年的進口增長最為顯著,同比增長 12%。遠東地區對北美的出口增長14%,儘管面臨疫情、經濟不確定性和政治風險,全球貨櫃市場仍展現了
1.DBP.BULL.2615日 期:2025年03月11日公司名稱:萬海(2615)主 旨: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發言人:蘇麗梅說 明:1. 董事會擬議日期:114/03/112. 股利所屬年(季)度:113年 年度3. 股利所屬期間:113/01/01 至 113/12/314. 股東配發內容:(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3.50000000(2)法定盈餘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3)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4)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9,821,512,026(5)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6)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7)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8)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5.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10.0000元
【時報-台北電】萬海(2615)公布113年財務報告:營業收入1617.98億元,稅前淨利621.06億元,本期淨利474.2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474.08億元,基本每股盈餘16.89元。(編輯:龍彩霖)
萬海(2615)今(11)日董事會通過2024年度財報,全年合併營收為1,617.99億元,EPS為16.89元,本年度預計配發現金股利3.5元,若以今日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為4.08%。
萬海航運11日董事會通過2024年度財報,累計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617.99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新台幣474.09億元,EPS為16.89元,營收及獲利均創史上第三高。然考量公司長期營運及資本支出,為確保公司永續經營,並因應未來景氣變化,提昇萬海未來經營競爭能力,本年度預計配發現金股利3.5元,後續將提請股東會決議。
【時報-台北電】萬海(2615)為集團整體營運綜效考量,公司租入2艘全貨櫃輪,每艘約9億9000萬元,總金額約19億8000萬元,按月支付租金,租期為3年。(編輯:邱致馨)
日 期:2025年03月11日公司名稱:萬海(2615)主 旨:萬海租入2艘全貨櫃輪發言人:蘇麗梅說 明: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如坐落台中市北區XX段XX小段土地):租入2艘全貨櫃輪2.事實發生日:114/3/11~114/3/113.交易單位數量(如XX平方公尺,折合XX坪)、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2艘全貨櫃輪,每艘約新台幣9億9千萬,總金額約新台幣19億8千萬元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WAN HAI LINES (SINGAPORE) PTE LTD (本公司之子公司)5.交易相對人為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及移轉金額: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原因:集團整體營運綜效考量前次移轉之所有人:無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7.預計處分利益(或損失)(取得資產者不適用)(遞延者應列表說明認列情形):不適用8.交付或付款條件(含付款期間及金
【時報-台北電】萬海(2615)董事會決議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不超過新台幣100億元整,每張面額壹佰萬元,擬以票面金額十足發行,並視市場狀況發行不同期限之債券,發行利率視訂價結果而定。募得價款用於償還借款強化財務結構。(編輯:沈培華)
日 期:2025年03月11日公司名稱:萬海(2615)主 旨:萬海董事會決議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言人:蘇麗梅說 明:1.董事會決議日期:114/03/112.名稱﹝XX公司第X次(有、無)擔保公司債﹞: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無擔保普通公司債3.是否採總括申報發行公司債(是/否):否4.發行總額:不超過新台幣100億元整5.每張面額:新台幣壹佰萬元6.發行價格:以票面金額十足發行7.發行期間:視市場狀況發行不同期限之債券8.發行利率:視訂價結果而定9.擔保品之種類、名稱、金額及約定事項:無10.募得價款之用途及運用計畫:償還借款強化財務結構11.承銷方式:委託證券承銷商對外公開承銷12.公司債受託人:待定13.承銷或代銷機構:待定14.發行保證人:無15.代理還本付息機構:待定16.簽證機構:無17.能轉換股份者,其轉換辦法:無18.賣回條件:無19.買回條件:無20.附有轉換、交換或認股者,其換股基準日:無21.附有轉換、交換或認股者,對股權可能稀釋情形:無22.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長榮殖利率金身護體!貨櫃三雄今日逆勢抗跌,長榮(2603)更成萬綠叢中一點紅,早盤更一度上漲2%,成為盤面強勢股。運達投顧分析師陳石輝指出,貨櫃族群去年獲利亮眼,預期今年有高殖利率表現,尤其近3日是三雄董事會,股利政策將出爐,因此今成資金避風港,此時若出現急跌就是介入良機。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貨櫃三雄2月營收出爐,包含長榮海運(2603)、陽明(2609)及萬海(2615)都出現月減年增;其中長榮海運2月合併營收,由於2月天數較短,適逢農曆春節連假之後,貨量減低,且市場即期運價下滑,2月份單月合併營收342.33億元,月減18.97%,年增幅13.47%;前2月累計合併營收為764.81億元,年增30.69%。而貨櫃三雄本周都將召開董事會,討論去年第四季及去年財報,市場期待貨櫃三雄股利政策,包含長榮、陽明股息殖利率值得期待。陽明2025年2月營收146.94億元,月減16.47%,年增3.07%,主要是受到農曆春節後市場需求放緩;累計前2月營收為322.87億元,年增14.28%。針對市場展望,陽明指出,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4年供給成長為10.3%,需求成長為4.5%;2025年供給成長為5.7%,需求成長為2.5%。至於市場需求情形,2月份主要國家製造業PMI指數呈現復甦不均現象,中國、美國及東協製造業持續復甦,日本、歐元區製造業仍處於收縮區間,但緊縮程度放緩。近期美、加、墨、中的關稅戰升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