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大安國宅超潮、現在就怕漏水隔音差…名編劇陸玉清200萬改造:住舒適也傳承家族榮耀|好宅報報

居住問題一直是政府重要政策,早期興建各種政策住宅,近年則轉向住宅補貼與社會住宅,當年的眷村與國宅,可說是台灣戰後城市發展的縮影,承載無數家庭的遷徙記憶與時代變遷。從板橋大觀路老眷村的搬遷,到台北市興安國宅的精華歷史,西寧國宅的靈異傳聞、湖光國宅的動人賣屋故事……有的人從大陳社區拆遷中獲得新居,還有人憑房地產翻身,卻不忘眷村的互助精神,而才女陸玉清則將忠貞二村的記憶寫進戲劇。本期好宅報報收錄10篇「政策宅」溫韾故事,讓我們一同體會感受台灣人遷徙與安居的歷史。

【文/Angela】眷村對許多生於斯長於斯的人來說,不只是懷舊記憶,更是歷史的延續、文化的傳承。「公公與父親一生忠貞為國,不因歲月而改變,帶兵如帶子一輩子受部屬愛戴,給子孫立下最好的身教。」名編劇陸玉清是將官之後,昔日眷村美好記憶催生出《再見,忠貞二村》,當年一口氣入圍6項金鐘獎。偕愛女住在公公留下的大安國宅,屋齡超過40年老宅在母女巧手改造下,傳承家族榮耀。

▲知名編劇陸玉清是軍門之後,她在公公留下的大安國宅中筆耕不墜,寫出大量膾炙人口的連續劇。
▲知名編劇陸玉清是軍門之後,她在公公留下的大安國宅中筆耕不墜,寫出大量膾炙人口的連續劇。

百坪將軍宅改建華廈 老宅刻藏家族榮耀

春日暖陽灑落,曾是先生養病時最愛的臥榻,如今改造成陸玉清的書房一隅,連接的客廳擺著小巧沙發,搭配歐風移動式小推車,靈活取代佔位的固定式茶几,精緻鄉框裝著父母與先生的容光照片、擺上案頭,寫累了還能對故人傾吐思念。母女倆生活作息大不同,刻意改裝的兩套衛浴互不相擾,也保留私密的獨處空間;書櫃裡除了女主人滿滿的獎盃,還有一張公公陪同蔣中正、蔣夫人視察的黑白老照片,紀錄與傳承著家族榮耀。

陸玉清回憶,公公生前的服務單位隸屬財政體系,長年銜命陪前總統蔣中正參加外國使節顧問團,和美國接觸多,八二三炮戰期間負責爭取美援運輸機,退休後還到中華印刷廠擔任董事長,一輩子潔身自愛的公公曾經保管國家金庫鎖匙,連外匯存底也用其名字。

父親則是十萬青年十萬軍時期投筆從戎,省籍山東,沉默寡言的儒將帶兵帶心,「撤退來台時,爸爸的侍從官身體出狀況,亟需盤尼西林,媽媽再捨不得,也把手上的金鐲子摘下來換成救命錢。」陸玉清始終記得父親每一年過生日,昔日部屬都會來湊熱鬧,「80大壽生日爸爸好高興,派我去張羅打金戒指、皮帶讓部屬摸彩。」

陸玉清從小生長在父親部隊分配位於新莊的百坪透天官舍,因只有8戶姑且稱不上眷村,但左鄰右舍戶戶背景相當,不過兒時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是每年寒暑假造訪姑姑家,位於台北市吳興街四四東村,「姑丈是老師,表哥、表姊全是學霸,大表姊考上北二女當場哭得梨花帶淚,後來仍舊保送台大,我是全家念書最不靈光的,初中想說拚一下,三年級下學期借住姑姑家,小表姊的上舖分一半讓我擠著睡。」

雖有模範表姊當榜樣,但陸玉清還是不幸落榜,讀私校金陵女中,意外和影后林青霞成同窗死黨,畢業後矇上文化戲劇系,大一就一見鍾情愛上身高190公分的空手道社學長,也是後來的丈夫。「他綽號憂鬱的呆頭鵝,大一暑假每星期都打電話到我家,約看電影、喝咖啡,我都沒答應,後來直接殺來按電鈴說要邀請我參加舞會,開著黑頭車來接我,還被我哥哥和姊姊笑了好久。」兩人的戀愛故事媲美偶像劇情,大學畢業後陸玉清考上華航當空姐,另一半則赴美攻讀碩士。

「後來靠寫作吃飯,其實都不在我的人生規畫裡,當了6年空姐,最後一趟飛行是直航歐洲,公司希望有人能寫一篇紀念文章,這差事後來掉到我頭上,意外勾起我從小喜歡看書、寫作的興趣。」夫妻倆後來自美返台定居,1988年名導李岳峰欽點還是菜鳥的陸玉清擔任《命運的鎖鏈》編劇,從此一炮而紅,創作等身。有趣的是,陸玉清的編劇人生第一齣戲就爆紅,與昔日同窗巨星林青霞的際遇有幾分雷同,加上亮麗外型,被戲劇圈老前輩封為「編劇界的林青霞」。

▲陸玉清(右)與林青霞曾是高中同學,皆憑藉著自身努力與才氣,在編劇與影視圈發光發熱。張俐仁提供
▲陸玉清(右)與林青霞曾是高中同學,皆憑藉著自身努力與才氣,在編劇與影視圈發光發熱。張俐仁提供

地板隆起裂開隔音差 都更奠基住宅安全

陸玉清的才氣備受夫家認可,公公更是逢人便誇,當時夫家百坪透天官舍正逢改建,夫妻倆一度在新店租屋,後來大安國宅改建落成後才搬入,與公公婆婆比鄰而居。考量兄姊多定居美國,為了就近照顧父母,陸玉清後來也購入大安國宅大樓戶供父母頤養天年,兩家人的生活圈幾乎都在此。

因大安國宅地點位置絕佳,與大安森林公園僅一橋之隔,改建工程自1982年動工、1984年完工,共計1296戶,軍方分回628戶、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購置186戶,其餘479戶供民眾配售,由李祖原負責設計,大樓屋頂造型採中式傳統馬背造型,完工隔年國宅處開放60戶供市民選購,當年只要繳3萬訂金就能選定樓層門牌,標售前一天下午就有民眾攜帶板凳、帳篷漏夜搶排。

「我6歲搬進爺爺奶奶家,當時的大安國宅確實很新潮,但前後也經過41年,再新穎的建材與結構難免有瑕疵,特別老房子最怕的漏水與隔音問題。」陸玉清的獨生女Helena笑稱房間的木地板因長期吸水,不僅隆起還斷裂,有如小斷層,高低落差半夜起床不小心還會被絆倒,客廳餐桌地板則像小丘陵有起伏不平,樓地板也因為隔音層較薄,夜深人靜時鄰居的小狗走路聲響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近年國宅吹起都更整合與改建風潮,地段絕佳的大安國宅自然成為建商的首選目標,像是國揚建設就在社區設都更整合辦公室,但不少住戶非富即貴,也增添整合難度。身為國宅第三代住戶的Helena持較開放觀念,認為都更基礎奠基於住宅安全,陸玉清則認為如果要都更,剛花200萬元的整修裝潢形同付諸流水,但房子老終究是不爭的事實,加上長時間居住使用,基於健康與安全考量,母女倆有致一同按各自的使用需求,調整到最舒適狀態,成為身心靈的避風港。

▲屋齡41年的大安國宅地段絕佳,與大安森林公園僅一橋之隔,區內花木扶疏,環境舒適。
▲屋齡41年的大安國宅地段絕佳,與大安森林公園僅一橋之隔,區內花木扶疏,環境舒適。

我與政策宅的故事」相關文章: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