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後疫情時代 投資該如何安全布局?
作者:陳相州分析師
為何漲不停?
2020年台股歷經了疫情肆虐,行情卻在一片悲觀中上演絕地大反攻,由破底轉為頻頻創新高。投資人還沒來的及理清頭緒,股票市場一轉眼已經漲到歷史新高位了。
大多數投資人心裡不禁納悶,
「疫情受控了嗎?」
「景氣回溫了嗎?」
他們想問,到底在漲什麼?
事後回顧,疫情至今仍未受控,流失的人潮也未回流,失去的工作機會、被迫改變的產業生態,恐怕也都回不去了。正是由於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環境,於是各國政府啟動了一系列的人為干預,大量印鈔成為了挽救經濟緊急手段。
廣泛印鈔的影響
人民沒錢,所以政府發錢,看似皆大歡喜,沒有輸家。不過這些大量白花花憑空蹦出來的鈔票,正在改變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當所有人都不靠勞務得到一筆錢,那不是人民變有錢了,而是每一塊錢,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包含看得到的實體商品,和看不到的虛擬商品,例如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裡,大家都知道買股要買績優股,所以績優股原本就是眾人追捧的標的。現在好了,大量的鈔票湧入市場,買的不會是殭屍股,也不會是雞蛋水餃股,還是更加大力度地買進績優股。
所以今年以來,投資人可以發現,原本就買不起的績優股,漲得更快、變得更貴。而原先的低價股,除了少數投機股以外,哪怕是當前股市創新高了,多數至今仍然沒有太大改變。
關鍵就在於這些大量湧入市場的錢是「聰明錢」,它們鎖定的會是「績優股」、「成長股」,恰好台股占比最高的龍頭股台積電就是全球最知名的「成長股」,這也給台股創新高帶來了最合理的解釋。
圖為上市股票中,50元以上股票和50元以下股票今年以來的漲幅表現:
政府干預不會停止
大家都知道,疫情改變了「舊生態」,帶來了「新常態」。資本市場以漲跌表現給了明確方向,踏上風口的產業一飛沖天,受疫情衝擊的產業相形黯淡。投資人適應得很快,因為它們永遠聚焦在市場焦點。
不過就業市場要由「舊生態」轉為「新常態」,並不像是投資人「換股操作」這麼無痛簡單。
「新常態」取代「舊生態」,並不代表因為疫情而失業的勞工能夠找到新工作,社會資源該如何配置?中間的「陣痛期」會多久?沒人能肯定。一但經濟「喊痛」,那就需要「止痛」,於是大規模的印鈔救市成為了可預期的選擇。
在可預見的未來,政府干預不會停止,湧入市場的「聰明錢」,也會不斷地找尋投資機會。所以績優成長股,將享有更高的「本益比」、甚至是從未達到的「本夢比」境界。
投資人該如何布局?
既然台股最具代表性的「成長股」就是台積電,在投資組合內納入台積電,幾乎是台股股民的必備基本持股。
問題是目前台積電動輒4、5百塊,一般投資人恐怕也買不下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零股方式」或「買進ETF間接持有台積電」作為主要手段。
尤其是買進ETF來間接持有,如此一來不僅能買進台積電,更能透過ETF的內建機制來自動挑選一籃子「成長股」。
下圖整理出台股上市持有台積電的ETF:
可以發現,圖表中的ETF大部分都有擊敗大盤的表現,雖然每一檔ETF的主題、選股邏輯都不同,例如以市值排序、或強調科技、電子、ESG等等。不過表現越好的ETF,成分股中就有越高的比例持有「成長股」。
不想費神挑選個股的投資人, ETF將是事半功倍的選擇。
現在進場不怕追高嗎?
展望2021,紙幣超發的時代,投資人當然可以選擇保守地把所有的錢存在銀行裡,等待股市修正後再投入。問題在於修正多少算修正?而修正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又要經歷多久?這當中包含了人為的判斷與不確定性。
最重要的是,手中的鈔票也正在這個過程中快速貶值,這也正是大舉印鈔要承擔的「後遺症」。
為避免持有的現金縮水,轉而擁抱「保值資產」成了少數出路,這也是投資人應該持續抱股的理由。
如果害怕買高、買貴了,不妨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入ETF,除了能避免主觀因素影響投資績效,也能以此抵銷逐漸流失的鈔票價值。
【作者簡介】陳相州
現職:精誠金融學院 專業講師
粉絲專頁「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
經歷:證券分析師(CSIA)、從事證券金融業多年、熟悉技術指標及精研酒田戰法
學習更多實戰技巧,馬上到 精誠金融學院網站
加入FB粉絲專頁:「精誠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