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台股為何選中這三招?金管會一次說清楚
川普對台灣祭32%關稅重創台股,金管會趕在清明連假最後一天先宣布「救市三箭」,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今(8)天例行記者會被問到為何選中限制借券賣出3%及拉高保證金成數到130%等三招?她回應是評估現況不歡迎手上沒券還放空的「投機行為」,這三招「最適合」。
延伸閱讀》金管會救市三招是否延長?高晶萍回應「放空大減86%已見成效」
為何選擇這三大穩市措施?過去救市措施做多跟限空一起做?這次不這樣的原因?高晶萍解釋,因為全世界都在跌台股不可能不跌,因此現階段「不歡迎放空」,手上沒有券還做「投機的行為」,因此實施這三措施是最適合的。也放寬多元擔保品,亦給投資人更多資金來源的方案。
她也說,現在慢慢看除第一天大跌外,也開始慢慢止穩,因為台灣上市櫃公司無論是營收獲利還是都創下新高或次高紀錄,基本面很有韌性,投資人會去判斷未來投資是有一定的獲利狀況,關稅的後續還有待產業去消化,公司都很有韌性去因應,金管會會看發展狀況再推出或檢討推出最適合的政策。
至於為何不像過去的18招劇本一樣,例如鼓勵金融業逢低買進?或是請公司實施庫藏股?等其他做多措施。高晶萍說,先就這三項來實施僅二天,未來還是會視股市狀況及美國關稅狀況「彈性調整」。
高晶萍,自114/4/7盤中可借券賣出委託數量調降為3%,4/2借券賣出成交值104億元,4/7借券賣出成交值 15 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86%。
同時金管會舉各上市櫃公司基本面方面,114年截至2月底本益比約20.46倍,現金殖利率達2.50% (加計股票股利為2.62%),國內上市櫃公司114年截至2月底累計營收約7.19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33%,為歷年同期最高。
4月7日起至114年4月11日止採行下列暫行三大措施。一是得以具有市場流動性且能被客觀合理評估價值之其他多元擔保品,補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差額。
二是調降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由原不超過該種有價證券前30個營業日之日平均成交數量之30%調降為3%,。三是上市及上櫃有價證券之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由90%調整為130%。在前述期間,仍將持續關注國際金融情勢變化,及國內資本市場狀況,適時調整上述相關股市穩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