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董座稱3-5月拉貨動能逐月遞減,關稅無直接影響、考慮實施庫藏股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光學廠大立光(3008)今天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董事長林恩平指出,預估4月拉貨動能比3月差,5月會比4月差,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則看不到直接影響,儘管目前市況較為混沌,大立光沒有調整價格的打算,此外也會再考慮實施庫藏股。針對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林恩平指出,大立光生產基地在台灣,客戶在大陸及亞洲其他國家,沒有直接出貨到美國,目前沒有受到直接的影響,也沒有客戶提前拉貨的狀況,同時客戶也沒有因應下游出貨地點的調整及做價格動態的調整;儘管目前市況較為混沌,大立光沒有調整價格的打算,都是談定價格和數量之後開始批次生產,短期影響較少。

針對股價受到關稅風暴波動,林恩平表示,會再考慮是否實施庫藏股。

林恩平說,客戶確實有來談分散生產地的可能,但因海外生產成本較高,若客戶願意協助吸收外移成本,才有往下走下去的空間,目前是客戶有來問,但沒有結論。

林恩平指出,目前的市況和1-2個月前的看法差不多,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第三季傳統旺季客戶端應會有新的專案開出,「較高難度的新鏡頭大立光可以量產,但別人我不知道」,顯見量產高技術門檻依舊是大立光的優勢。

林恩平指出,第二季毛利率表現要看客戶拉貨的產品組合而定,雖然有些客戶推出新機種但量並不算大,第二季、第三季會依照客戶給予的預估量提前生產,把產能利用率拉高,藉此對毛利率提供支撐。

針對薄型手機部分,林恩平指出,「就是比較薄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至於折疊手機有的機種是兩面都要有鏡頭,那鏡頭就必須做成比較薄、產品確實比較難做,但也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有導入這樣的鏡頭。

林恩平表示,metalens技術導入手機廠會應用在臉部辨識功能,但今年應該量不會很大。

非手機領域產品,林恩平認為,機器人未來對於更高精度的視覺辨識產品應該會有需求。車用鏡頭持續出貨、持續接入新的車廠專案,車用鏡頭確實有防震規格,但最終要用多高的規格,還是要看客戶需求。

大立光累計第一季145.79億元,季減19.94%,年增28.87%,毛利率為54.6%,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季減4.55個百分點,年增5.43個百分點,營業淨利60.89億元,季減27%,年增54%,稅後淨利64.43億元,季減26%,年增5%,每股盈餘為48.28元,創歷史同期次高,較上季65.01元下滑,但優於前年同期45.79元。

大立光第一季折舊16.9億元,資本支出29億元,單季業外匯兌收益4.3億元,利息收入為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