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大膽建言「洗產地錯了」!提醒台灣不該跟川普一鼻孔出氣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16日表示,孫文在1894年《上李鴻章書》主張,「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是國家通往富強的方法。20世紀末,隨著網路興起,全球化大行其道,「比較利益法則」主宰國際貿易,同時導致產業出走潮。他認為美國現在對抗「洗產地」方式錯了,提醒台灣不該跟川普「一個鼻孔出氣」。

學者大膽呼籲賴清德政府「洗產地」因應策略錯了。(圖/總統府)
學者大膽呼籲賴清德政府「洗產地」因應策略錯了。(圖/總統府)

何志勇指出,「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符合人性,這也是當時世界貿易組織WTO追求的目標。兩岸簽訂ECFA,或是諸如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不也就是「洗產地」的概念嗎?

何志勇說,「貨暢其流、物盡其用」,就是把最便宜、最好的組合在一起的概念。否則,蘋果的手機就不會寫「加州蘋果公司設計,中國組裝(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了。台灣知名品牌的電子產品,也是在背後寫著「台灣研發,中國製造」。

何志勇認為,全球化是趨勢,尤其在網路發達、電商興起的今天,根本不可逆。「洗產地」背後的思維,跟全球化下的「比較利益法則」其實是一致的。有人說,美國是全球化下的唯一受害者,所以川普「對等關稅」逆勢操作,是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利益,無可厚非。但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早已找到其他方式來做因應,但是台灣呢?

何志勇表示,台灣是外貿導向,全球化對台灣傳統產業確實有影響,但也提供台灣機會,否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會引領全球。韓國、日本、美國、中國大陸大廠所需的高階晶片,不都是台灣廠商提供的嗎?才能養育如此多的台灣家庭。

何志勇認為,如今,台灣政府是否要一昧的迎合美國川普的「反全球化」關稅壁壘,以及產業鏈重組的政策?或是把「洗產地」這件事,和美國一個鼻孔出氣?無視台灣人的生計?當然,也假裝沒看到還沒廢除的ECFA。

何志勇說,美國民眾是否真的願意配合川普,或能夠擺脫「中國製造」較低生活開銷的日常?除非台灣也陪美國做另一個實驗,「孫文的話,值得我們三思」。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觀光署變退休高官的「嘍囉圍事」 署長周永暉裝睡叫不醒?
觀察/10%變32%?「自信又錯到離譜」 卓榮泰內閣上任將滿1年!哪些人該下台?
獨家/AIT出聲了!證實透過金錢 資助沈伯洋與黑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