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農來走春 穀倉展現新生命

屏東新龍社區一夜干體驗活動。圖/農業部
屏東新龍社區一夜干體驗活動。圖/農業部
穀倉改建的南投國姓農會文創園區主要以「懷舊、客家、在地、再生」四大主軸為核心。圖/陳碧芬
穀倉改建的南投國姓農會文創園區主要以「懷舊、客家、在地、再生」四大主軸為核心。圖/陳碧芬
南投國姓地區農業穀倉修建後保留民國57年台灣省糧食局的古物。圖/陳碧芬
南投國姓地區農業穀倉修建後保留民國57年台灣省糧食局的古物。圖/陳碧芬

國家發展委員會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結合農業部農漁山村永續發展和新農業政策,強化地方創生所需要的城鎮機能及環境整備基礎建設,支持地方創生相關產業發展,逐步吸引人口回流,達成均衡臺灣目標。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農曆年前前往南投實地了解國姓穀倉活化計畫成果,以及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育成村多功能場域,後者亦與農業部推動青農返鄉及農村再生,有所關聯,可以營造就業與多元化的地方能力。

農業部就介紹屏東縣枋寮鄉新龍社區,是全世界第一個開發出龍膽石斑魚苗技術的地方,除了推廣龍膽石斑及午仔魚等高經濟魚類的一級產業,也將丟棄的龍膽石斑魚鱗,開發相關保養品及食品,更發展以食漁教育為核心理念的漁村導覽遊程,來到這可以體驗龍膽石斑餵食、午仔魚一夜干製作、石斑料理製作、手編漁網等,透過食魚、樂魚及慢魚,來認識漁業。

國發會參訪的國姓農會文創園區,修建轉型以「懷舊、客家、在地、再生」四大主軸為核心,把80年的農業穀倉,曾是地方糧食存儲的樞紐,經過修復與創意改造,保留穀倉原有的建築結構與特色,融合現代設計元素,使之成為展現農村文化的地標。目前園區內展示從咖啡種植、採收、加工到烘焙的全過程,也結合國姓特產的梅子,推出手工皂禮盒、梅好時光伴手禮等創意商品,讓傳統農產品煥發新生命。

農業部表示,農漁村發展及產業提升需要集結眾多力量與共識共同推動,運用地方創生的核心精神,整合轄內產業、青年、文化及教育資源投入,建立地方產業品牌,帶動產業轉型升級,讓在地產業能以嶄新、創意且多元豐富的形態貼近消費者,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鼓勵青年返鄉投入,未來該部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及地方組織攜手合作,為臺灣農漁村發展創造不一樣的火花。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大、政大都輸了...8所滿招大學一次看 1老牌私校註冊率直衝101% 校方曝爆表「2關鍵」
輝達是誰殺的?DeepSeek聊天機器人竟回答4字:太厲害了
大年初一 掃地、吃稀飯、回娘家…12項禁忌別碰 「小心倒楣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