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新唐樂看全年 衝刺AI產品線

【時報-台北電】新唐(4919)18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董事長蘇源茂指出,對2025年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持續擴展AI產品線,提升MCU於終端AI市場的競爭力,並透過技術整合,優化不同領域的應用;在毛利率方面,新唐目標維持是在40%以上。

法人關切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新唐指出,受美國將課徵對等關稅影響,從2023年第四季度到2024年第一季度,確實感受到客戶拉貨動能增強。

新唐並不完全清楚客戶如何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對於新唐來說,直接銷往美國的比例較低,因此,新唐是依照客戶需求進行供應。

新唐2024年第四季合併營業收入為72.7億元,稅後淨損6,200萬元,每股虧損0.15元。2024全年營收達319億元,稅後純益2.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52元。主要得益於2億元的業外收益,包括設備處分收益和日本地震的保險理賠。

產品營收占比方面,車用及工控維持44%,通訊維持19%,消費性電子從16%降至15%,電腦應用從21%上升至22%。

產品發展上,新唐的motor driver MCU導入日系及美系客戶,分別應用於5G基站與汽車加熱及通風座椅中。

此外,新唐也正式推出Arm Keil MDK軟體開發工具,成為全球首家提供免費Keil MDK完整版本的公司,此專業工具適用於開發基於Arm Cortex-M之全系列新唐微控制器產品,可大幅提升開發者效率。

電腦領域方面,新唐推出M-PESTI晶片,並通過Intel驗證。在消費性產品上,基於M7核心的inverter MCU,除了成功導入新的土耳其家電客戶heat pump應用中,也持續為韓系家電客戶開發新產品,應用於新型號商用空調。

新唐近年推出Cortex-A55+NPU(MSM-D1),強化AI運算能力。AI技術應用於終端設備,如智能手錶、電腦等,專注於物件辨識、影像識別和語音識別。根據市場預測,終端AI(Endpoint AI)至2030年年均成長率達14%~25%,市場潛力龐大。

在BMIC領域,車用庫存調整接近尾聲,新唐已推出第四代BMIC,並布局儲能和BBU市場,拓展應用範圍。

法人也關切BMC產品進度,新唐與微軟合作開發的「Hydra」BMC晶片,2024年進行試產,2025年上半年導入量產。另與其他家客戶進行開發的案件,預計2026年開花結果。(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娟萍/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