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年擬增9座新廠 3奈米產能有望增六成
台積電(2330)副總經理張宗生今(15)日在技術論壇上表示,隨著全球AI應用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快速擴張,台積電持續加快製程升級與全球建廠腳步,今年預計新增9座廠區,包括8座晶圓廠與1座先進封裝廠,3奈米今年產能將大幅提升,成長有望超過6成。
張宗生指出,目前3奈米家族製程已進入第三年量產,包括N3E、N3P、N3X多樣技術版本,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產品需求,預期2025年3奈米整體產能將成長超過60%。他也提到,儘管3奈米製程複雜度高於前代,但良率表現仍維持與5奈米相當水準,甚至已具備車用晶片的品質要求,且相關產品今年已開始出貨。
2奈米技術則採用新一代奈米片電晶體架構,製程更為精細,但初期良率已超越預期。台積表示,將於2025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並在台灣新竹與高雄建置專屬產線。
隨著AI晶片規模持續擴大,張宗生強調,其AI晶片出貨量自2021年至2025年預估將成長12倍,大面積晶片出貨量也將成長8倍。為應對爆發式需求,台積正積極擴充全球產能,2025年預計將新增9座廠區,包括8座晶圓廠與1座先進封裝廠。
全球製造方面,張宗生指出,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已於2024年底量產4奈米製程,日本熊本廠也於今年初加入生產行列,良率表現與台灣接近。此外,德國德勒斯登的特殊製程廠正加速建置,配合歐洲夥伴打造韌性供應鏈。
封裝領域方面,張宗生表示,台積電3D Fabric平台整合SYC與COAS技術,在複雜性大幅提升的同時仍維持高良率表現。自2022年至2026年,SYC與COAS產能分別成長逾100%與80%。位於台中、嘉義、竹南與龍潭的新封裝廠將支援大量AI與HPC應用需求,並規劃設立海外封裝基地。
同時,台積電也大幅導入AI與大數據強化自動化製程管理,透過早期異常偵測、智能排程與製程參數優化,有效縮短生產週期逾三成,機台效能與初期良率更趨近模廠水準。
在永續發展方面,他重申,其2040年達成RE100、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不變。目前已導入碳捕捉技術與AI節能機制,並與供應鏈合作擴大綠電採購與減碳計畫。2025年起碳排將出現拐點,朝下行趨勢邁進。
廢棄物處理方面,張宗生指出,台積電設立半導體業界首座「零廢製造中心」,實現IPA化學液再生利用,未來將擴建至更多廠區,提升整體資源循環效率。
展望未來,張宗生表示,台積電將持續以領先製程、穩定品質與全球布局三大策略,支援全球客戶技術創新,鞏固其在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