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停看聽】ETF跟基金有什麼不同?ETN是什麼?選對賺更多!

ETF成為投資新顯學!不論是想穩穩領息的存股族,還是看準趨勢的波段價差族,都紛紛布局ETF。上場殺敵當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這場ETF戰局中,就靠Yahoo奇摩股市【ETF停看聽】幫投資人建構投資知識!

ETF、ETN、基金⋯投資商品眼花撩亂,你知道自己適合哪一種嗎?基金可說是投資寵兒「ETF」的老前輩,挑對標的,可能賺到更高報酬率?ETN跟ETF僅一字之差,有什麼隱藏優勢?本文將一次介紹三種金融商品,帶投資人一探究竟!

ETF的管理費用較基金低,而ETN的優勢是幾乎沒有追蹤誤差。
ETF的管理費用較基金低,而ETN的優勢是幾乎沒有追蹤誤差。 (jayk7 via Getty Images)

ETF的英文全名為 Exchange Traded Fund,直接解讀是「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台灣證券交易所定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傳統的ETF採取「被動式管理」,概念源自「指數證券化」,追蹤特定指數(或商品)的績效表現,投資組合依指數成份股調整,演變至今,五花八門的ETF商品有各自的選股邏輯,也發展出債券、房地產、原物料、黃金及匯率等各種資產類別。

ETF由投信公司發行,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的績效表現,並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兼具股票和共同基金的特性。透過投資ETF,我們可以用相對低成本的方式,把資金投資到各不同的區域市場、產業。

想知道更多關於ETF的介紹,可去本單元的上一篇複習一下,並持續追蹤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台股高息ETF也有雙胞胎 主動高息基金更勝被動

廣義的基金(Fund)定義,就是集中管理眾人的資金投資;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某某基金績效創新高,這類型的基金指的則是共同基金(Mutual Fund),除了可以自由買賣的共同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勞工退休基金、慈善基金等也是基金的一種。

廣告

共同基金的發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初的歐洲,概念跟現在的基金差不多,集合眾人的財富請專業人士幫忙投資,不過在當時只針對王公貴族開放,一般大眾還沒辦法參與。

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繁多,可以從募資對象、發行方式、投資區域、投資標的等不同方式來區分。例如以投資區域來區分,就有單一國家型(美國、印度等)、區域型(大中華、歐洲之類的)、全球型;若是從投資標的來分類基金,則會有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組合型⋯等。

上面提到傳統ETF以追蹤指數為主,是被動式管理,基金則是主動式管理,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操盤,希望基金的報酬率以打敗大盤為目標。共同基金透過主動調整投資組合,追尋更高的超額報酬,收取的管理費/經理費/保管費也較ETF高,以股票型基金為例,每年約是1.5%~3%不等,而股票型ETF則落在0.25%~0.75%之間。

延伸閱讀》買基金還是買ETF好?ETF跟基金有何差異?各自風險在哪裡?

為了對投資人負責、保障投資人的權益,基金經理人的操作並不是隨心所欲,更換標的前要撰寫報告、定期公布基金成效、單一持股不能超過特定比例等,透過這些限制讓基金安全性提高。

不過,目前金管會也正在評估,將來可能開放主動型ETF,未來ETF與共同基金的差異將進一步縮小。

主動型基金跟被動型ETF的績效誰比較好?要看市場的多空氛圍及基金經理人的功力而定。以2023年數據為例,表現最好的共同基金前10名中,第10名的績效就成長超過80%;而ETF市場中,第10名的績效漲幅是46%。但若是觀察空頭的2022年,ETF表現則是領先主動式基金。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的表現,只是提供投資人一個參考,選對ETF也能賺得比主動式基金多,挑錯基金,空頭時虧得比大盤還慘的也所在多有。

延伸閱讀》有圖為證!長抱台股基金報酬完勝ETF 多4成、10年飆443.7%

另外要注意的是,ETF和股票買賣一樣,價格會在盤中隨時變動,在交易時段可下單買賣,交割就照買賣股票時程走,T+1日進行股票/ETF移轉,T+2日扣款或收款。

而共同基金通常是依每日收盤後結算的基金淨值來交易,申購與贖回所需的時間依據每檔基金有所不同,通常介於1~6個工作日。由於基金是「信託架構」,投資人透過信託法規把錢委託給發行基金的投信公司,投信公司收到錢後拿去買股票;反之,投資人欲贖回基金時,投信公司要先賣掉股票才能把錢結算給投資人,一來一往的時間較長。

ETN的英文名稱是Exchange Traded Note,直譯的意思是「交易所買賣票據」,中文名稱為「指數投資證券」,指證券商發行於到期時支付與所追蹤標的指數表現連結之報酬,並在證券交易市場掛牌交易,且投資人之申購、賣回採現金交付之有價證券。

ETN的玩法是這樣的:ETN的發行者(證券商)成立一檔有價證券,連結某個指數,運作原理類似債券,投資人買進ETN,等於借錢給證券商使用,證券商可自由運用這筆錢,理論上不存在追蹤誤差,追蹤的指數漲跌多少,ETN就漲跌多少,在ETN到期後,報酬的算法是連結所追蹤的指數。在ETN到期前,投資人可像股票一樣自由在證券市場買賣,但不得當沖、信用交易、借券、零股交易,也不得做為權證標的及擔保品、定期定額、綜合交易帳戶;投資人也可選擇一路持有到ETN到期再領回報酬。

舉個實例,某證券商發行10年期追蹤台灣50指數的ETN,募集到新台幣10億元,募到的這筆錢不一定要投資台灣50成分股(ETN不需要實際持有標的),證券商可以拿去用在其他地方,但到期時,證券商必需支付這10年期間台灣50的報酬給投資人。

簡而言之,ETN就是「以股票交易方式獲取指數報酬」的投資工具,讓小額投資人享受分散投資,或降低投資門檻的創新金融商品。

ETN與ETF雖然僅一字之差,但在本質上是完全不一樣的金融商品,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ETN不持有任何資產,不保本、無擔保且無第三方保證;ETF則會連結追蹤的指數標的。用白話文解釋,持有ETF時,假如發行ETF的證券商倒閉了,由於證券商只是投資人委託交易的中間機構,ETF是屬於你自己名下的資產,並不受影響。持有ETN則不同,如果ETN到期的時證券商財務沒問題,投資人能依照約定拿到報酬;但若證券商的財務踩雷或倒閉,投資人最慘恐血本無歸。

不過,相較於ETF會有追蹤誤差,ETN理論上幾乎沒有追蹤誤差 ,且除了投資手續費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內扣費用,投資成本低、價值透明度高。

此外,ETN享有比股票更低的證交稅優勢,我們在賣出股票時會被徵收0.3%的證券交易稅,而ETN的稅率僅為0.1%。若是不發配股息,將股息直接反映在指數裡的ETN,等同於直接存入本金利滾利,不會被課徵股利所得稅,對長期存股更有利,對於高資產族群的感受更明顯。

延伸閱讀》和ETF差很大?投資ETN的2重點、1風險不可不知

ETF、基金、ETN的商品架構、投資組合及持有成本都不一樣,投資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商品。
ETF、基金、ETN的商品架構、投資組合及持有成本都不一樣,投資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商品。

買賣ETF、ETN就像交易股票一樣,只要有「證券戶」,在下單軟體上用一般買賣股票的方式操作就能買到ETF、ETN。用證券戶下單的ETF價格會隨著盤勢變動,買賣成本為券商收的手續費、賣出時的交易稅,也可以零股方式買入,特定券商並提供定期定額的服務。

唯一跟買股票不同的是,買進ETN之前,依照法規,必須簽署ETN的風險預告書,而槓桿型ETF的買進也有條件限制,投資人要先做好功課。

除了以證券戶方式購買,也能在銀行等通路開「基金戶」買進ETF,可設定定期定額投入(有最低申購金額限制)。不過,在基金戶購買的成本較高,會有手續費、帳管費、仲介費等費用,整體來說,用基金戶買ETF的購買成本比用證券戶買進來得高,因此較少人選擇這個方式。

基金的購買通路如銀行、基金平台、股票券商、投顧、保險、郵局等都有在銷售基金,只要在這些通路完成基金開戶,就可以購買基金。基金銷售通路分為兩類:

  • 兼具「總代理」或「基金發行角色」的投信或投顧公司,為「自製自銷」的通路。

  • 「純通路(銷售)」的銀行及券商等,是單純的代理商角色。

投資人可從購買成本、售後服務、方便性、安全性等面向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購買管道。

延伸閱讀》【ETF停看聽】什麼是ETF?槓桿、反向ETF是什麼?有ETF要考試才能買?

歡迎加入【Yahoo理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