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低迷出手有助獲利!國巨陳泰銘:大環境不好「沒有一家公司倖免」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睽違3年再出手跨國併購,可望每年貢獻營收新台幣130億元。針對近期接連收購歐洲兩大廠感測器事業部門,國巨董事長陳泰銘3日於法人說明會表示,其實國巨7年前就思考如何進入感測器市場,如今機會來了,也有足夠的財務能力,並遞出不錯的價格掌握感測領域。

針對近期接連收購歐洲兩大廠感測器事業部門,國巨舉行法人說明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右)、國巨執行長王淡如親自說明。圖/記者楊絡懸攝
針對近期接連收購歐洲兩大廠感測器事業部門,國巨舉行法人說明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右)、國巨執行長王淡如親自說明。圖/記者楊絡懸攝 (楊絡懸)

國巨公司10月11日以24.8億元現金收購德國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10月27日再以214億元現金收購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短短16天內接連宣布收購歐洲兩大廠感測器部門,均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交易作業,更是國巨近3年來規模第二大的海外併購案,引起市場矚目。

陳泰銘坦言,國巨一直在等「好的時機」,尤其大環境不利、以標準品業務為主,包括3、4年前美國普思電子(Pulse)、基美公司(Kemet)併購加入,都在準備足夠的條件,在時機來臨後國巨有了巨大轉變,並進一步擴充產業。

他說,事實上,國巨較少在產業榮景時大幅擴充,因為購買機器設備並陸續到位,至少要等上18個月;在今年景氣背景下、產業低迷時期併購擴充的好處是,能在機器及材料的議價上獲得較好的條件,提升技術、產能和效率,專精本業提高獲利,他也看好智能社會在汽車電子化、工控不斷提升相關需求。

「國巨的標準品,目標是降到20%左右,避掉衝擊。」陳泰銘指出,觀察到今年標準品庫存比較辛苦一點,去化時間更拉長,這就是產業的特性,標準品業務為主的公司在這一兩年都將很辛苦,「大環境不好,沒有一家公司會倖免。」

廣告

至於庫存去化時間,他認為可能會延到明年第二季或第三季,仍要觀察客戶、通路、製造商等各環節,各廠狀況不一,幾乎都要等到庫存消化完,才會啟動生產。

國巨經營團隊。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左二)、國巨執行長王淡如(右二)、國巨財務長陳彥松(右一)、國巨全球業務執行副總經理洛里尼(Claudio Lollini)。圖/記者楊絡懸攝
國巨經營團隊。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左二)、國巨執行長王淡如(右二)、國巨財務長陳彥松(右一)、國巨全球業務執行副總經理洛里尼(Claudio Lollini)。圖/記者楊絡懸攝 (楊絡懸)

另針對產品營收比重預期,陳泰銘表示,國巨併購2家感測器事業部後,可望將利基型產品業績比重從目前的75%,提升至80%;標準品比重從25%降至20%。此外,積層陶瓷電容(MLCC)業績比重將從20%降到18%,明年也有機會達成車用比重22%的目標。

他也分享合併談判的過程,事實上國巨提出的價格並不是最高,但歐洲公司偏向社會主義,也就是非常重視員工的未來性,歐洲團隊看好加入國巨後的發展,深受歐洲員工的歡迎,包括國巨是純零組件公司及擁有全球的通路,將成為國巨的核心事業。

對於國巨接連收購感測器部門,國巨執行長王淡如表示,國巨在被動元件有電阻、電容及電感等產品,如今踏入感測器市場,將加速轉型目標的達成,財務上也將有新台幣130億元營業收入的貢獻,且感測事業的毛利率高於國巨平均水準,整體毛利率可望進一步提升。

王淡如指出,國巨雖然過去在感測器著墨不多,但進入感測市場也並非陌生,在銷售、供應鏈管理及製作開發都有相關零組件經驗,將擁有多樣化的感測產品,尤其在溫度、距離、影像、智能化的世代,只要往這方向發展就有愈來愈多商機,增加利基型產品內容,並符合國巨轉型策略。

他也表示,國巨這5年的轉型發展,使特殊利基型產品業績比重已達75%,標準型產品比重下降至25%,不過整體營收並未減少,而是產品組合的改變。

延伸閱讀

【科技人帶路】國巨16天內砸240億元!併購天王陳泰銘如何拿下「被動元件三大版圖」?

國巨宣布:以214億元收購法國施耐德電機「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

國創半導體「獲鴻海與國巨增資31億元」 劉揚偉將任董事長、陳泰銘任副董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