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深反彈的機會來了? 資金新避風港在這!feat.滙豐投信

川普政府和各國展開關稅談判,基於談判不公開原則,不被證實的「白宮消息」流竄市場、甚至左右行情。美元指數、美股期指25日亞洲盤彈高,激勵力道一邊來自白宮考慮大減對中國關稅以緩和貿易戰,美對中關稅可能降至約50%~65%,另一邊則是中國考慮暫緩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開徵的125%關稅。投資人普遍選擇了自己想要相信的消息,帶動本周自4月22日以來,美股回升、美債指標殖利率回到4.3%,美元指數99.59。4月上旬的「三殺」局面,看來雲淡風輕。

4月26日(周六)晚間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來賓滙豐投信資深副總裁蔣智安Peter指出,川普第一次出任美國總統時,即大家熟悉的「川普1.0」,2018年對全球與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美國股市立即強烈反映,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最大跌幅大概在23%;這次的「川普2.0」對等關稅,全球一致被課10%關稅、另加不同國家的對等關稅,關稅大刀一下,美股又是第一波遭殃,那指從今年最高點、到此波最低點,跌幅已超過25%,「或許現在的跌幅已經差不多了」,如果投資人對近期市場感到恐慌,這個數據可以做個參考。

作為資深的金融專家,蔣智安密切掌市場多次的輪動,深感全球貿易生態被川普關稅一再打擊,連帶刺激金融市場的人為波動。如世界貿易組織(WTO)4月的報告,就警告全球生產總值(GDP)恐因關稅戰而下滑7%。若根據現行美國關稅維持在10%進行推估,預測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下降0.2%,其中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將是唯一三個出口與進口量都同時下滑的國家。蔣智安說,相對上各國的基礎建設進程,「都是為了自己家裡要用的水電瓦斯、鐵公基」,鮮少受到不同總統的對外政策所干擾。

根據 Statista數據,2012 至 2022 年間,美國在基礎設施和非住宅建築的建設總支出超過 1 兆美元,涵蓋電力、高速公路、街道和教育建築等領。此外,2021 年通過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規劃在 2021 至 2030 年間投入超過 1.2 兆美元,主要集中在現代化現有設施,如電網、寬頻網路和清潔能源,並透過立法推動長期資金投入。中國大陸部份,2018 至 2023 年間,建設產業總產值預計從 3.3 兆美元增至 4.1 兆美元,主要由基礎設施驅動。「一帶一路」倡議自 2013 年啟動以來,累計投資估計超過 1 兆美元,涵蓋全球能源與交通項目。這般穩健的國家級投資,扮演經濟前進的重要引擎,金融市場也隨之開發出相關具成長潛力的商品。

以滙豐金融集團特別熟悉的陸、港市場來看,美股、美債、美元「三殺」期間,大陸A股與港股顯得抗跌,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官方均顯示了政策對資本市場穩定的高度重視。相關措施不僅緩解短期恐慌情緒,也讓市場資金風險偏好從低點回升。滙豐集團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政策協調與快速應對有助於市場築底,尤其當前中國面臨外部壓力與內部需求不足的雙重挑戰,更需要透過政策手段穩定資本市場的預期,建立信心。

蔣智安指出,儘管市場波動未歇,A股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已逐漸受到關注。在政策與地緣變局交錯的環境下,資產配置更需策略靈活。對投資人而言,應調整對外曝險過高的科技股部位,並強化內需導向產業的比重,如食品、電信、消費醫療與本地服務業等。同時,政策支持明確的數位經濟、新能源與自主可控產業鏈亦值得持續關注,特別是在政策推動與產業升級同步發展下,相關標的中長期具備成長潛力。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月薪沒6.3萬可望加薪?!新制將上路 基層員工有福了
兇手抓到了!新制勞退、0050都砍台積電 「它才是最大咖」 網一看嚇:大人跑光光
關稅變數太可怕 大摩揮刀砍23檔台股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