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川普改用瑞士公式

川普為了改善貿易赤字,日前提出對等關稅,台灣獲得的稅率是32%,相較如今我們出口美國7成免關稅,可謂晴天霹靂,當然,不只我們,日本、大陸、歐盟等地球上的國家,川普也各給了一個稅率,就連對美入超者也沒放過,英國、新加坡、澳洲也得交10%的關稅。

川普用了一個公式,來證明課稅的合理性,這公式的分子是美國對該國的逆差,分母是調升1%的稅率所能縮減的進口需求,如果調升1%能減少進口10億,而逆差是300億,這意味著對這個國家的關稅得提高至30%,逆差才能撫平。

調升1%的稅率能縮減多少進口?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設定了兩個數字,第一是關稅的價格效果,第二是價格的需求彈性,循此就把稅率調升連結到進口需求的變化。依美方公布的資料,關稅的價格效果是0.25,而價格的需求彈性是-4,很巧,-4*0.25剛好等於-1,這意味調升1%的關稅,就會減少1%的進口需求。

以大陸為例,2024年美對陸的逆差是2,954億美元,美自陸進口是4,389億美元,每調升1%關稅所能縮減43.89億美元的進口,兩者相除得出67,說明稅率要訂在67%,美對陸的逆差才能消失,為表示美國的仁慈,打個對折,於是大陸的對等關稅稅率是34%,其餘各國依此類推。

美出口太弱 逆差元凶

這個公式的思維全放在縮減進口,這是不對的,一國貿易逆差除了繫於進口,也和出口有關,如果出口成長快一點,逆差同樣會減少,美國如今逆差年年破兆,出口能力太弱才是主因,不反省出口只追究進口,還以此創了一個公式來證明提高關稅的合理性,實為天下奇聞。

揪出隱藏高關稅

不過,川普有一點說的沒錯,有些國家部分產品關稅確實太高,以致影響美商出口利益,然而,這個現象也存在美國,為解決這個問題,世貿組織(WTO)於杜哈回合談判時曾提出瑞士公式(Swiss formula),藉由這個公式可以揪出隱藏的高關稅,並大幅調降。這一公式要先選定一係數,然後以係數與現行稅率之積,除以係數與現行稅率之和,經此公式所獲數字必定低於係數本身。

換言之,當係數訂為10%則所有產品關稅(無論現行稅率多高)調降後將全數低於10%,若訂為5%則所有產品的稅率也將落在5%以下,稅率惟係數馬首是瞻,以南非成衣關稅達40.9%為例,如果係數設為10%,經瑞士公式調整後降至8.0%,再以歐盟漁產品稅率11.5%為例,調整後也降至5.3%。

2005年WTO在香港召開部長會議,決定採瑞士公式調降非農業(NAMA)產品關稅,惟係數要訂在什麼水準?是否讓已開發、開發中國家適用不同係數?隨後協商多年,不幸破局。若早知今天川普會發表這個瘋狂的公式,當年WTO會員討論瑞士公式時自應全體起立,敲桌鼓掌通過才是。川普不妨想想,相較於對等關稅公式引起的恐慌,瑞士公式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小檔案■瑞士公式為t1=(a*t0)/(a+t0),不論t0多高,調整後的t1一定小於係數a,把等式右邊改寫為a*[t0/(a+t0)]即可明白,因中括弧內必小於1。低關稅貨品經此調整,降幅很小,但高關稅貨品經此調整後,降幅極大,海關稅則逾萬項產品稅率朝a%以下邁進,但降幅不一,因此瑞士公式也稱「非線性數學公式」。

小檔案■杜哈回合談判原本想循瑞士公式,讓各國高關稅產品一次令其降至較低水平,以讓貿易環境更自由,有人建議採瑞士公式將已開發國家產品關稅調降至8%~9%,開發中國家降至19%~23%,惟開發中國家認為這一降幅壓力太大,最後未獲共識。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