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陸專家:降準降息需政策相互配合
【時報-台北電】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多次提到要「擇機」降準降息,市場關注具體執行時間。大陸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當前貨幣政策受到較多制約,如果財政政策先推出,貨幣政策隨後跟進,相互配合才有望取得「1加1大於2」的效果。
人行主管的金融時報14日報導,余永定表示,「擇機」第一個意義是大陸宏觀經濟情勢出現某種不利變化,如面臨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衝擊,對大陸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二是如果擴張性財政政策產生的「升息壓力」,削弱財政擴張效果,人行就可能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流動性供給,進一步降低利率,甚至在二級市場買入新增發的國債,使擴張性財政政策充分發揮作用。三是當股市、房市受某種衝擊暴跌,引發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時。
余永定表示,當前經濟環境下,貨幣政策受到較多制約,例如,儘管利率已降到相當低的水平,但由於消費者和投資預期較差,導致消費和投資意願低,擴張性貨幣政策就難以發揮促進經濟成長,以及克服通縮壓力的作用。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財政政策率先發力,貨幣政策隨後跟進,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能最大限度發揮功效。例如,如果財政部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使用提高赤字率、大規模增發國債等措施,極有可能導致十年期公債利率上行,進一步產生「擠出效應」,不利於投資和消費。
余永定說,在這種情況下,人行可以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透過降息、擴大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手段,支持財政政策,使之既能為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又不會抬高利率水平,導致「擠出」民間投資。財政、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均能發揮最大功效,取得「1加1大於2」的效果。(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賴瑩綺/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