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青農推手蕭凱烜 用科技翻轉畜牧業

青農蕭凱烜。圖/張珈睿
青農蕭凱烜。圖/張珈睿

在農業轉型與創新的浪潮中,青年農民的培力與畜牧業的科技升級,為當前備受關注的焦點。來自苗栗的青農─蕭凱烜正以實際行動,致力於畜牧業永續發展;台灣農民平均年齡達64歲,他指出,培養專業從業人員、吸引更多青農投入畜牧業,搭配科技工具導入,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蕭凱烜投身豬隻養殖逾十載,從最初的種豬場基礎訓練,到實際走入牧場推廣生產醫學與標準化批次管理,再到現階段自建密閉式水簾控溫豬舍,提供優良仔豬及培訓青農服務,為畜牧產業青農深耕在地發展的代表。

他觀察,畜牧設施設備自動化及科技化在台灣正逐漸起飛,牧場各項系統建置皆需現代化支持,尤其在磨合台灣牧場高溫、高溼及日夜溫差大等各式環境的多項變因後,可逐步將過去需要人為判讀並做出應變措施之情形改善,減少人為主觀因素之干擾。

另一方面,從人員培育下手、精準養豬,是蕭凱烜在遠赴丹麥與荷蘭見習養豬產業後的願景。蕭凱烜分析,台灣農民平均年齡偏高,相對需要花較長時間熟悉及訓練,加上少子化,願意投身畜牧的青年子弟愈加稀缺;加上沒有類似丹麥系統化的教育訓練,與養豬業需要大量人力的刻板印象,是青農卻步的原因之一。

另外,台灣大部分豬場規模不大,飼養規模1,000頭以下的養豬場便占了約70%,如何更有效率的生產會是未來一大課題。

他舉例過往擔任輔導顧問的豬場,導入批次化生產及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後,同時透過數據管理軟體記錄分析場內各項生產數據,對場內畜群瞭若指掌。

未來蕭凱烜也有計畫成立人才培訓基地,將過去輔導內容與結果分享予學員,藉由培力青農方式,傳授青農子弟標準化畜牧飼養的管理技術,除了過往傳統的經驗繼承,更加入現代精準畜牧的管理知識,將科技翻轉畜牧業的願景快速實現。

培力青年農民不僅是幫助個體,更是為畜牧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蕭凱烜相信,當各方力量匯聚起來,農業才能真正迎來跨越式的發展,透過培力計畫與科技應用,蕭凱烜正為台灣農業注入新活力,並開闢青農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