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區塊鏈壯大市場 碳定價全球取經 首站新加坡

碳定價預計年底正式上路,環境部決定前往新加坡考察運作模式,並拜訪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以及CIX碳權交易所。除了其與台灣運作模式最接近,主要觀察其利用逐步調高的高碳稅機制壯大市場的作法、以及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運作方式。

彭啟明就任環境部長後多次表示,碳費制度應盡快上路,「0元也沒關係」,且年底就完成碳定價,讓企業、官方熟悉制度,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時能有所依循。碳定價出爐的法制作業及審議進度,包括碳費三子法包括「碳費收費辦法」、「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都仍在預告期,預計8月底完成發布。

為趕在期限內完善碳費三子法內容,環境部決定安排各國碳定價制度考察,首站拜訪新加坡,是因為該國的碳費制度與台灣相近,除了解其碳稅徵收的方式,也進一步考察碳交易所運行與規模,作為碳費制度上路後,碳權交易的借鏡。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補充說,新加坡的碳稅與台灣碳費收取的脈絡相近,國際上主要向化石燃料收取,而新加坡與台灣則是針對排放量來界定,過去幾次碳費審議會對費率的建議,也曾參考新加坡的做法。

而碳費三子法對高風險碳洩漏產業所擬訂的係數,就參考了新加坡,但實際執行時,包含優惠方式、產業類別等,因每個國家的重點產業不同會出現差異,因此需要進一步了解。

據了解,新加坡是於2019年開始課徵碳稅,為最早對年排放2.5萬噸以上企業課徵碳稅的國家,從最早起徵價格每噸5星幣(約新台幣120元),到2024年25星幣(約新台幣600元),甚至到2030年提高至50星幣(約新台幣1,200元)以上,與台灣碳費採階梯式費率相近。

另外,新加坡有兩間全球性碳權交易所,包括官民合資的CIX交易所、採用區塊鏈技術的ACX交易所,因藉由逐步調高的高碳稅機制,順勢推動了碳交易的市場與經濟規模。估算新加坡碳權市場在2030年前,有機會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價值。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