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計算退休金 切記納入通膨因素

據統計,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而準備退休養老金的課題,也已經成為國人財管顯學。圖/本報資料照片
據統計,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而準備退休養老金的課題,也已經成為國人財管顯學。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老化,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根據國發會統計預估,台灣將在明年起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味著每5人就有1人年紀超過65歲,而準備退休養老金的課題,也已經成為國人財管顯學,如何正確計算個人所需的退後養老金,又要如何達成目標,公股銀提醒,首先一定要將通膨因素納入考慮。

公股銀表示,退休金該準備多少雖然因人而異,不過國人還是可以在規劃前,先參考市調結果,找出與自身匹配的收支與生活費定位。

以主計處2022年度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為例,該報告中顯示,個人年度消費支出約為41萬元,等於每月生活費約為3.4萬元。

另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則調查了50歲~64歲熟齡族群,認為退休金平均需要準備837萬元才夠,以65歲退休到平均餘命80歲來推算,退休之後,每月所需生活費約為4.3萬元。

而公股銀強調,退休之後每月需要多少花費,每個人各有不同,但一定要記得計入通貨膨脹。

物價隨著時間上漲會逐漸侵蝕手上現金的購買力,因此準備退休金也須考慮到通貨膨脹,假設目前理想月生活費是5萬元,離65歲退休還有20年,那麼以台灣近10年平均通膨率1.24%為例,20年後物價上漲約28%來推估,經通膨調整後,等到退休時,每月會需要6.4萬元,比前述算出的3.4萬元、4.3萬元就足足多了2萬元以上。

退休之後,每個月生活費還需要6萬多元,該如何達成目標?

公股銀表示,一般來說,雇主都有替勞工撥付勞保及勞退帳戶,只要符合基本條件,即可請領老年給付,以工作年資30年、月投保薪資4萬元來算,勞保老年給付可月領約1.8萬元。

新制勞退帳戶假設年化報酬3%、65歲退休領到80歲,預估每月可領8千元,勞退加上勞保年金合計月給付2.6萬元,即每個月6.4萬元的需求,扣掉2.6萬元,每月資金缺口為3.8萬元,以預估餘命15年來計算,總額缺口為684萬元,也就是做退休財富管理規劃時,應該要設定的目標。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業者怨:打炒房變成打建商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