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關稅令前出貨 宏碁、華碩、微星 3月營收齊飆高
品牌廠受美國市場提早備貨帶動,包括宏碁、華碩及微星,3月業績皆以年月雙增走勢飆高。其中,宏碁月增逾7成、以292.75億元站33個月來單月高點,華碩品牌營收月增近45%、達596.58億元創高,微星則以202.63億元,寫下僅次於2022年1月的單月第二高。
川普關稅大刀打亂PC新品週期,今年適逢輝達NVIDIA、超微AMD之GPU平台大改款,第二季將進入搭戴RTX 50系列GPU的筆電新品放量出貨期。然在4月9日起、美國新一波關稅全面開徵後,供應鏈亦已在品牌客戶的要求下,全面暫停出貨至美國市場,短期後市能見度相當低。
惟趕在9日前,品牌廠多有積極提貨動作,包括宏碁、華碩和微星等PC品牌,今年第一季業績明顯揚升。除了3月營收同步激增外,宏碁第一季合併營收年增4.41%、達614.22億元,來到近三年同期高點,其中,今年以來業績有雙位數增長動能的Chromebook,單季營收並有逾35%的年增。
華碩第一季累計品牌營收則年增18.5%、以1,351.88億元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微星的單季合併營收年增1成以上、達535.4億元,並有歷史單季次高表現。
面對川普關稅令,三家台系品牌廠皆未證實暫停出貨至美國市場,不過,在緊盯相關政策與稅制變化的同時,考量需求、市場競爭與產品陣容以採取必要措施,或是動態調整如庫存管理、供應鏈配置與定價策略等各項營運要素,以維持營運韌性與相對競爭優勢,已是品牌廠的共識。
以三業者去年度在各區市場營收比重來看,華碩來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與南美洲的美洲地區則占24%,其中,來自美國的營收占比約落在10%~16%間。宏碁的美洲業績占約25.5%,微星則為26%。
以全球角度觀察,華碩認為,新GPU平台帶動的需求仍穩健,將優先出貨至需求尚未被滿足的市場。法人預估,以電競作為主力業務的微星亦將採行同樣策略,優先滿足非美市場需求。
宏碁則在建置旗下多重事業成長引擎策略發酵下,面對大環境變動之際,挹注穩定營運支撐力量。今年第一季其來自非PC及顯示器業務之營收即有年增12.3%、並占達31.7%的表現。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