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發聯合聲明 提三建議

面對當前美國啟動的關稅政策威脅,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聯合聲明,表達三大建議;包括響應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與全社會防衛韌性,衛福部醫療韌性計畫希望納入全台社區藥局參與,更應評估將全台藥廠及醫材廠納入整體醫療韌性計畫中,公私協力打造醫療、藥品供應韌性。

本土醫藥三公協會建議,政府可加速健保署規劃中的台灣製造化療學名藥P4P 政策,在以「藥品療效給付為導向」精神下,應效法歐美日等國家,以政策手段引導國產藥品(學名藥)提升療效與品質、建立醫、病對國產藥品的信心,並鼓勵醫院採購,除降低對已過專利的原開發藥廠藥品的依存度,也提升國內藥廠供應能量。

此外,台灣健保藥價是政府單一給付價,無法及時反應藥品成本上漲壓力,建議未來若整體的通膨導致生產成本變高,健保署在考量國內製造成本的前提下,請適度件反應於藥價。

中、美貿易衝突下,全球供應鏈被迫重構,由全球化逐漸轉向貿易保護主義。藥品製造在全球化幾十年後,各國藥品供應鏈已高度國際化分工 ,原料、製造、包裝常在不同國家進行。近年因地緣政治惡化,歐洲、日本、美國、中國等各國政府都推出鼓勵在地生產、短鏈供應政策。近期更在川普關稅政策壓力下,國際藥廠紛紛宣布在美投資建廠計畫,已公開的有嬌生550億美元、禮來270億美元、諾華230億美元、默沙東80億美元、AZ 35億美元,呼應美國製造優先政策。

本土醫藥三公協會指出,國際藥廠在台灣目前幾乎沒有直接投資的生產廠,原廠藥仰賴進口輸入,占健保藥費支出達七成以上。據經濟部統計,藥品及醫用化學品2023年出口值17.8億美金、進口值66億美金,藥品貿易逆差達48.2億美金,顯示台灣醫藥品依賴進口程度相當大,到了必須嚴肅面對及提出因應方案的時候。

為此,建議2024年11月20日正式預告的健保藥價改革政策,包含「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修正案,兩項修正法案即充分顯示當前政府鼓勵在地製造、強化供應鏈的精神,兩項法案應盡速公告實施,確保藥品等各面向供應正常,保障國人用藥權益。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川普按下90天關稅暫停鍵!台股坐迎2大潮 蔡明彰指路 長榮、鴻海等10檔最香
陸方反制 「狂砍美債、將2200噸黃金運送回國」 專家曝核彈大凶險來了
台灣第四大金控誕生!為何金管會一反前例 未對「新新併」提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