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月球再攻火星!」火箭阿伯吳宗信:建議鴻海眼光放遠 布局太空殖民
擁有「火箭阿伯」之稱的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6日表示,未來新太空經濟是趨勢,商機可聚焦在太空殖民,將月球當作跳板,並把目光放在火星,他甚至建議鴻海(2317)可以布局太空殖民第一步,「眼光應該放遠一點,搶20年、30年以後的資源。」
吳宗信於鴻海研究院「NExT Forum」論壇,以「Taiwanese Dream to Space」為題,分享全球太空經濟發展趨勢、台灣太空發展過去現況及未來展望,並暢談台灣太空夢的進展。
台灣到底想要從太空中獲得什麼?吳宗信說明,事實上,生活裡的通訊、天文遙測、全球氣象預測等衛星服務,這些都是民眾每天可享受的太空資訊,對很多產業而言也非常重要,尤其全台灣超過2千萬的GPS手機晶片也需要運作,等於太空相關應用無所不在。
吳宗信說,全球共有90個國家擁有衛星,台灣目前有15顆衛星系統送上太空,衛星實力排名為全世界15至20名,未來可望逐步朝向自製發展,太空中心預計2023年底將衛星元件、感測器的自製能力,提升到60%至70%。
對於台灣衛星的建置,吳宗信表示,台灣地面接收站操控軟體可完全100%開發,太空中心的衛星地面操控平台軟硬體,擁有同時操控超過100顆衛星的能力,未來若要操控1,000顆衛星,可透過軟硬體升級。
談到太空科技的特性,吳宗信認為,太空科技的發展是國家科技、經濟、工業及國際政治實力的具體展現,尤其世界先進國家將太空科技視為重要的戰略資產,嚴格管制技術移轉或元件輸出,因此技術擴散速度較消費型電子產品慢,「更是給台灣一個機會。」
至於新太空經濟,吳宗信指出,「太空殖民」成為現在的焦點,火星是未來目標,第一步月球將成最快,像鴻海這麼大的公司「眼光應該放遠一點」,搶攻20年、30年後的資源,「月球也會是去火星很好的跳板。」
「現在太空有很多想像空間。」吳宗信進一步說明,企業也開始布局太空經濟,像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一張太空旅遊票為25萬美元(約新台幣735萬元),已經有800至900人登記參加,台灣就有22位、11對夫妻登記要飛上太空。
在4大低軌通訊衛星星系方面,吳宗信表示,目前全世界包括美國SpaceX的Starlink計畫、英美的Oneweb計畫、美國亞馬遜(Amazon)Kuiper計畫、加拿大Telesat等,其中,SpaceX有自己的火箭,進度最快,預計今年低軌衛星數量可到3,400顆,而韓國漢華集團也投資Oneweb,預計2030年全球將有5萬顆衛星,低軌衛星比重將達77.5%,全球已有上百個衛星星系正規劃和布署。
吳宗信也說,全球太空新創公司2021年投資約新台幣4,000多億元,估今年投資金額將達7、8,000億元;至於小衛星市場,成長相當快速,未來10年平均成長1,400顆,包括火箭發射、衛星製造市場,將從目前5,000多億元,2030年將成長至1.5兆元。
展望台灣未來的太空計畫,吳宗信表示,台灣自製新時代氣象衛星「獵風者」今年底可望發射升空,對氣象預報將有所幫助;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八號」將在2024年發射6顆,預期60%至70%自製關鍵元件。
此外,首顆自製通訊衛星「B5G低軌通訊衛星」將在2025年發射,並於2026年發射第2顆,也預計有6顆作小星群的技術展現;台灣也正研發不受日夜天候影響的主動式遙測系統「合成孔徑(SAR)雷達衛星計畫」,預計2027年發射2顆。(審核:呂俊儀)
延伸閱讀
科技部啟動科學技術白皮書!吳政忠曝「三軸策略」:帶動國家升級轉型
森崴能源「小水力電廠」拚2023年併網!總經理胡惠森:成功後農田灌溉也能發電
【中華電信股東會3】低軌衛星服務「盼2023年引進」 謝繼茂坦言:有希望但沒把握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