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像黃金,但這點不太一樣!買房撿便宜低於實價很容易?專家教你看貓膩 :有機會買到起漲點房價|買房財之道

了解實價2025入厝多數人一輩子只買賣1、2間,不一定總是能正確解讀實價登錄的行情;這次專題將分析實登行情下的買賣雙方心態,以及限貸令後2025年房市行情預測。

▲實價登錄的目的是讓房屋買賣價格資訊透明化,但常常變成『看圖說故事』,也就是買賣雙方都拿著對自己有利的行情去做解讀。示意圖/Getty
▲實價登錄的目的是讓房屋買賣價格資訊透明化,但常常變成『看圖說故事』,也就是買賣雙方都拿著對自己有利的行情去做解讀。示意圖/Getty (Matt Dutcher via Getty Images)
  1. 實價登錄反映的交易行情區間

  2. 實價登錄上下緣行情各有意義

  3. 2025房市開始修正但不會無量下跌

【文/蔡碧月】實價登錄上路10多年來不斷改革,成為全民買賣不動產的行情參考平台,不管是預售屋、新成屋或中古屋交易,資訊更新愈來愈即時,然而買賣雙方對實登的解讀卻是各說各話,走過這些年不理性暴漲的房市後,2025回歸初心,買賣雙方該如何避開偏見,參考實登圓滿交易?

實價登錄有貓膩 買賣常常「看圖說故事」?

「房價有點像黃金,會隨市場上下波動,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的價格,但房價卻不像黃金有一定的計價標準。」前不動產鑑價前輩「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指出,實價登錄的意義,就是反應房地產買賣成交的最新行情,有意思的是,買賣雙方不會完全依照市場價格交易。

House123 執行長邱愛莉表示,實價登錄反映的是「一個區間的行情」,比如一個中古屋社區當年度的成交案例有一坪32萬、也有一坪38萬,成交價的高低和樓層沒有一定關係。「雖然32~38萬是一個區間,可中間也有18%價差,可能差了幾百萬。實價登錄是中性的、公開的資料,看得見的是行情數字,看不見的是成交當時買賣雙方的心態和屋況細節。」

身為資深房仲,在房地產第一現場拼搏10多年的「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 」粉專版主指出,影響成交價的原因有裝潢、附贈物、棟別、樓層、競爭多寡(同時間社區有多少戶在賣)、附近物件待售數量、市場氛圍等,但這些並不會完全揭露在實價登錄上,導致買賣雙方各說各話然後各自解讀。

他舉例,某個社區在上半年成交兩筆,分別是10樓一坪50萬、13樓一坪52萬。到了下半年,同社區的5樓住戶明明樓層比較低,卻開價58萬,「當然屋主可能有自己的想法跟理由,像是裝潢、棟別、方位等,這些都是客觀條件,但買方聽了可能不是很認同。」

「實價登錄的目的是讓房屋買賣價格資訊透明化,但我們發現,最後常常變成『看圖說故事』,也就是買賣雙方都拿著對自己有利的行情去做解讀。」

實價登錄當背書?「鄰居賣這樣我也可以」是人性

雖然實價登錄反映的是交易行情的區間,多數屋主開價時都有一種「鄰居賣這樣我也可以」的心態,甚至房市好的時候想要賣最高,但隨著房市急轉直下,卻不見得會降價出售。

「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版主解釋,不管房市氛圍如何,都會有屋主開價過於樂觀,認為「我家不一樣」,放大自己的小小優點,同時放大了其他屋主的缺點,所以「我家值得賣更高」。不少屋主存著試水溫的心態賣房,除非有明確的資金需求,像籌措醫藥費、小孩留學或太太懷孕需要去學區卡位等急著賣房換屋,開價才有可能比較接近實價登錄,不然的話,通常要等兩三個月後,才甘願修正價格。

邱愛莉指出,實價登錄看得到行情,看不到屋主的心態,像是缺不缺錢?急不急?這才是屋主賣房的真正原因,不然多數屋主都會覺得自己的房子非常稀有,不需要讓價。

她說:「正因為實價登錄上的成交案例,看不見成交時的屋況、屋主心態,所以容易變成房仲用來說服屋主的地方。很多人賣了一段時間後沒賣掉,會信心動搖,甚至只是3個月就會覺得賣很久了,這時即便屋主的目標是實登行情的最上緣,房仲可能會聲稱創高價的那一間屋況非常好,希望屋主死心,即使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上,房子買賣4~6個月成交很正常,賣超過半年還沒有成交,屋主才要考慮開價是不是要修正?」

▲房市氛圍好,對買方來說,實價登錄容易是地板價,房市不好,實價登錄可能成為買方認知的天花板價,會盡可能想砍價。
▲房市氛圍好,對買方來說,實價登錄容易是地板價,房市不好,實價登錄可能成為買方認知的天花板價,會盡可能想砍價。

實價登錄行情揭露晚2個月 買家常追高殺低

實價登錄是很好的房市買賣參考,但因為官方作業關係,揭露時已經晚了兩到三個月。買家看實價登錄「追高殺低」是常有的事。

「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 」版主表示,對買方來說,房市氛圍好,實價登錄容易是地板價,房市不好,實價登錄可能成為買方認知的天花板價,會盡可能想砍價。「現實是,假設自己真的喜歡那間房子,就要出一個合理價,有買到就是緣分,沒有買再找再看。如果一直看房一直沒有買到,之前出價的房子還陸續成交,甚至高於自己的開價,就要調整認知,看是不是低估了行情?但相反的,有可能你出價的房子一直都沒賣掉,或看房子兩三個月後,房仲來問你想不想買?就代表說市場跟你的認知是一致的。」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指出,當房市正熱,屬於賣方市場,買價通常必須高於實價登錄才能買得到房,也就是說可以把實登行情當成是買價的下限。「但過度追價購買,是有缺點的。因為銀行的房貸鑑價保守,通常追不上房價漲幅,所以當買家的買價明顯高於先前的實價登錄行情,導致銀行貸款估不到這個價位,無法貸款的部分,就要自行負責。其次,高於實價登錄行情購買,也就是明顯高於周邊的合理行情,就算未來社區房價,真的漲到這個水準,但不知道要被套牢多少年,考量到背後的時間成本,這樣的加價方式,也很難說是聰明的。」

「反之,當房市確定邁入熊市,正式轉為買方市場,大部分的房子都很難成交超過實登行情。也就是說此時可以把實登行情當成是買價的上限,想買房已無需過度追價就能達成。

2025年房市:預售屋或重劃區賣壓重

2024年下半年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打炒房,2025房市會怎麼走?

邱愛莉認為,假設買方要去追2020年第一季之前的價格,不是那麼容易,因為當時上漲背後有通膨支撐;但是假設期望值是買到2022、2023年的行情,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重劃區,或是中南部基期比較低、總價比較低,投機客較多,很多人一次買很多間,若口袋不夠深,或許會有恐慌性賣壓,連頭期款都不要了,只希望不要再繳貸款了。

「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 」粉專版主表示,第七波信用管制確實對於房市造成衝擊,尤其是成屋,2024年底新竹的成交價格有點像在坐大怒神,有一些人慌張的把房子丟出來,但那還不能說之後市況都是如此,只可視為個案,2025還要再觀察。「一如先前預售禁轉剛發布的頭一個月,大家都把狀況想得非常悲觀,甚至有人搶先獲利了結,沒想到預售禁轉實施之後,還有落日條款,所以不用太悲觀。」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則認為,央行打房後,賣方可能無法再堅持賣高價,有人資本厚可以耗,有人沒辦法耗那麼久,所以隨著時間過去,價格會鬆動,區域供給比較大像重劃區,本來因為FOMO(錯失恐懼症)的狀況漲了一大波,可能會有鬆動。但是不是走到上一波2016年的跌勢?還要邊走邊看。因為房市深受政策牽動,要看內政部房地產政策調整之外,也要看央行每一季是否有新政策出來?財劃法影響?後年縣市長大選是否牽動房市,一切都要動態調整。

大部分專家都認同,中古屋和預售屋市場不一樣,中古屋很吃屋主的售屋動機,等待也不見得會買的比較好。對自住客來說,如果價格有一些鬆動也是一個好買點,因為沒有辦法等到價格最低點,最低價也不確定會不會出現?所以自住客最好回歸自身的需求和財務負擔能力來決定是否購屋。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表示,「央行已經澆熄大家對於房價飆漲的預期,達成了目的。但是如果房價和物價一樣,隨著通膨緩漲,這也是政府本來樂見的狀況。其實政府也不會希望房價是無量下跌,只希望不要有不理性的上漲造成金融體系的風險。我想這個才是政府施政的一個主要目的。」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