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資金交易所 引導閒置資金入市

台灣金融市場正面臨關鍵轉折點!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25年台灣超額儲蓄將達4.58兆元,儲蓄率更突破17%,創歷史新高。然而,大量資金仍停留於低利定存與傳統保險商品,未有效導入資本市場,形成資金閒置,影響整體經濟動能。

為活化龐大儲蓄資金,CCE中華資金交易所近期邀集學者專家,探討金融資本改革與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會中指出,金管會自2023年9月啟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五大計畫,預計兩年內推動54項法規鬆綁與業務開放,目標新增4兆元資產管理規模。重點措施包括:擴展ETF市場、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型ETF產品;推動個人投資專戶(TISA);升級財富管理,私人銀行資產規模已突破1.48兆元;引導資金投入公共建設與永續債;改革REITs與創投制度,促進市場多元化。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呂瑞秋表示,政策確實提升市場彈性,但在高齡化社會下,金融發展仍須兼顧穩定報酬、信託安排與資產傳承,保障儲蓄者利益。在這波資本市場轉型中,結合CCE AI與大數據風控技術,開發具國家發明專利的「新4年合會」與「新1年合會」AI系統,翻轉傳統標會印象,實現資金靈活、安全、高效運用。新4年方案定位為中長期穩健增值工具,適合重視風控與報酬平衡的投資人;新1年方案則強調高流動性與彈性,滿足短期資金配置需求。

CCE企劃部經理林登峰指出,自2018年成立以來,公司致力於推動標會的數位化與智能化,讓傳統理財工具邁向更透明、安全的新世代。2022年推出的「新8年合會自動續標方案」三年來銷售突破千組,顯示市場對科技加值理財的高度認同。

逢甲大學金融博士林挺正說,隨著台灣進入高儲蓄、高齡化時代,如何引導4.58兆元超額儲蓄投入活絡的資本市場,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CCE以創新科技產品與專利系統,正為沉睡資金開創新局,助力資本市場轉型升級,邁向新世代的理財新思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環球晶明年產能翻倍跳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