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成交金額不含盤後定價、零股、鉅額、拍賣及標購
統一 個股留言板
【時報-台北電】統一(1216)10日公布半年報,第二季稅後純益48.53億元,年減9.8%,較第一季增加14.6%,創下近三季新高,上半年營收2,547億元,年增9.4%。 惟受到食品原物料成本高漲,以及子公司統一證(2855)虧損拖累,統一上半年稅後純益90.86億元,年減15.7%,EPS為1.6元。 展望第三季,由於有食品業最重要的年度檔期中元普渡,加上今年夏天酷熱,飲料銷售增溫,對於統一或統一超(2912)的營運都會有相當大幫忙,預料統一第三季營運有望繼續向上。 統一集團主要上市公司半年報已全數出爐,其中負責操盤大陸業務的重要旗艦公司統一中控,上半年營收人民幣139.4億元,年增7.2%,但獲利人民幣6.14億元,比去年同期縮水27.5%。 統一中控兩大業務板塊食品和飲品上半年營運皆成長,其中食品營收年增14%、飲品營收年增4.9%,惟受大宗原料價格上漲影響,成本增加難以轉嫁,壓縮公司獲利空間,統一中控今年上半年飲料業務獲利人民幣10.42億元,年減12.7%,食品業務則虧損人民幣1.58億元。 另外,統一證因為今年台股成交量萎縮,上半年虧損1.66億元,也拖累統一獲利。 而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統一(1216)公布半年報,累計淨利年減少15.7%,上半年EPS為1.6元,淨利相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因原物料大幅上漲,及認列轉投資統一證券等虧損而影響獲利。統一上半年食品事業、便利商店及流通物流事業、食糧事業、包裝容器事業及製藥事業部,營業額均呈現年成長。 統一上半年合併營收2547.35億元、年成長9.4%;合併稅後淨利139.05億元、年衰退9.4%;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90.87億元、年減少15.7%,累計上半年EPS為1.6元,淨利相較去年衰退主要是是因食品及食糧事業受原物料大幅上漲,及認列轉投資統一證券等虧損而影響獲利,但合併營收及營業利益仍正向成長。 各事業部表現上,統一上半年台灣食品本業持續穩定增長,上半年食品事業部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58.85億元,年成長8.5%。台灣7-ELEVEN持續展店,加上菲律賓7-ELEVEN掌握疫後商機,營收大幅成長,帶動上半年便利商店及流通物流事業部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7.3%。越南水產及畜產內銷市場穩定復甦,使得上半年食糧事業部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6.5%。鐵產品平均售價增加並持續調整產銷結構,飲料包裝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22年8月10日電)統一企業(1216)上半年營收雖然年增新台幣219億元,年成長9.4%,但因食品及食糧事業受原物料大幅上漲,及認列轉投資統一證券等虧損而影響獲利,稅後盈餘減少16.98億元,每股盈餘(EPS)1.60元,衰退15.7%。統一企業公告半年報,合併營收2547.35億元,年成長9.4%,本期合併稅後淨利139.05億元,較去年同期153.41億元減少14.36億元,衰退9.4%。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90.87億元較去年同期107.85億元減少16.98億元,衰退15.7%,EPS為1.60元,較去年同期1.90元減少0.3元。統一企業表示,今年上半年包括食品事業、便利商店及流通物流事業、食糧事業、包裝容器事業及製藥事業部,營業額均呈現年成長;但大陸食品本業的統一中控受到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國際油價及疫情影響運輸費用增加,導致稅後淨利年衰退27.5%。統一超商本期淨利新台幣46.22億元,年成長3.2%,主要因台灣7-ELEVEN持續展店以及菲律賓7-ELEVEN擺脫疫後衝擊營收及獲利大幅提升。統一實業本期淨利14.95億元,年成長129.26%,
統一(1216)10日公布半年報,上半年營收2,547億元,年增9.4%,惟受到原料成本高漲影響,壓縮獲利空間,統一上半年稅後純益90.86億元,年減15.7%,換算每股純益1.6元。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統一(1216)公布上半年合併營收2,547.35億元,較去年成長9.4%,上半年合併稅後淨利139.05億元,年衰退9.4%;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90.87億元,年衰退15.7%,每股盈餘(EPS)為1.6元。獲利衰退主要是食品及食糧事業受原物料大幅上漲,及認列轉投資統一證券(2855)等虧損而影響獲利,但合併營收及營業利益仍正向成長。 至於各主要轉投資事業方面,統一中控本期淨利人民幣6.1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7.5%,主要是受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國際油價及疫情影響運輸費用增加所致,導致淨利衰退。 統一超商本期淨利46.22億元,較去年成長3.2%,主要是台灣7-ELEVEN持續展店以及菲律賓7-ELEVEN擺脫疫後衝擊營收及獲利大幅提升。 統一實業本期淨利14.9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9.26%,主要係鐵產品之產銷穩定且售價增加,營收及毛利均增長,導致本期淨利成長。 台灣神隆本期淨利1.9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6%,主要是客戶策略合作及針劑事業營收及毛利增加,導致本期淨利成長。
【時報-台北電】統一(1216)111年上半年累計營收2547億3533.5萬元,營業毛利823億5624.4萬元,營業利益150億7659.1萬元,稅前淨利181億6335.8萬元,本期淨利139億467.5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90億8664.7萬元,基本每股盈餘1.6元。(編輯:詹忻瑜)
日 期:2022年08月08日公司名稱:統一(1216)主 旨:統一增資統上開發建設(股)公司發言人:陳國煇說 明: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屬特別股者,並應標明特別股約定發行條件,如股息率等):統上開發建設(股)公司普通股2.事實發生日:111/8/8~111/8/83.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交易單位數量為 100,000,000股;每單位價格:新台幣10元;總金額:新台幣1,000,000,000元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統上開發建設(股)公司;本公司之子公司5.交易相對人為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及移轉金額: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改善統上開發建設(股)公司財務結構。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及移轉金額:不適用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7.本次係處分債權之相關事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南亞(1303)長期以來致力推動寶特瓶回收再生,並成為第一批通過核淮國內食品容器具包裝製造使用之PET再製廠商,今(5)日宣布與統一(1216)旗下統奕包裝公司、統一超(2912)合作於中南區及離島共同建構「從瓶到瓶(Bottle to Bottle)」的寶特瓶循環回收系統,盼藉由三方的異業合作,帶動國內更多通路業者與製造業者共同加入,為綠色循環經濟貢獻一份心力。 衛福部食藥署已於今年5月12日公布「供作食品容器具包裝製造使用之PET再製酯粒原料適宜性申請作業流程」,經審查通過之廠商即可將食品用PET回收料用於製造食品器具、容器、包裝之原材料,南亞除取得美國FDA、歐盟EFSA等認證外,也是國內第一批申請許可的廠商之一。 為了讓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更有效率,此次南亞與統一、統一超合作,南亞指出,透過7-ELEVEN門市設置的循環經濟資源回收機,進行寶特瓶回收並粉碎,再結合已身擁有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重生,重新賦予廢棄寶特瓶全新生命,建立綠色再生的循環供應鏈。 南亞自2007年開始即致力於回收、再生消費者使用後的寶特瓶等聚酯製品,全力發展環保永續產品,統計2020
統一(1216)與旗下統清、統一超(2912),因受2014年頂新油品事件波及,造成商譽及業務重大損害,向頂新及其負責人、相關人員請求損害賠償,經法院多年審理,統一4日公告雙方達成和解,統一集團總共可獲得1.7億元的賠償金,擬規劃將相關賠償金扣除法院訴訟費用及處理成本後,全數投入公益事業及公益團體運用。
統一(1216)與旗下統清、統一超,因受2014年頂新公司油品事件波及,造成商譽及業務重大損害,向頂新及其負責人、相關人員請求損害賠償,經法院多年審理,勸諭兩造和解,統一4日公告雙方達成和解,統一集團總共可獲得1.7億元的賠償金,統一集團規劃賠償金扣除相關法院訴訟費用及處理成本後,將全數投入公益事業及公益團體運用。
統一(1216)今(4)下午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重大訊息,針對2012年間的黑油事件,已經跟頂新集團達成和解,賠償金額高達1.7億元。統一強調,賠償金於扣除相關訴訟之法院訴訟費用及處理成本後,規畫全部投入於公益事業及公益團體運用。
日 期:2022年08月04日公司名稱:統一(1216)主 旨:有關103年10月24日統一部分產品進行預防性下架聲明之補充說明發言人:陳國煇說 明:1.事實發生日:111/08/042.公司名稱: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5.發生緣由:(1)為本公司及統清股份有限公司、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於105年間向頂新製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負責人、相關人員等請求損害賠償乙案(彰化地方法院105年度重訴字第205號民事事件),經法院多年審理後勸諭兩造和解,於民國111年08月04日以總賠償金額新臺幣170,000,000元達成和解。(2)本公司將依據法院和解筆錄辦理。6.因應措施:無7.其他應敘明事項:本公司及統清股份有限公司、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自民國103年9月起,受頂新公司油品事件之波及,造成商譽及業務之重大損害。為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並追訴不法責任,統清股份有限公司乃委託律師對於頂新公司及相關人員等提出刑事告訴(目前於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刑事庭審理中)。本件民事求償事件(彰化地方法院105年度重訴字第205號),係本公司
【時報-台北電】統一(1216)上周領軍集團投下290億元,吃下台灣家樂福全數股權,有利坐穩台灣零售霸主寶座,吸引買盤進駐,22日股價上漲1.7元、收69.6元,周漲幅1.6%,成功突破月線及半年線壓力區,本周有機會重新挑戰70元大關。 已轉型控股公司,以統一超為主體的流通事業營收占比近五成,隨家樂福收購案拍板,有利鞏固統一流通事業的領先優勢。另營占比約三分之一的食品老本行,隨最近黃小玉、棕櫚油等原物料價格大跌,有利紓解成本壓力,外加暑假為飲料消費高峰、中元檔期報到,有利短線股價表現。(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曾仁凱)
統一(1216)上周領軍集團投下290億元,吃下台灣家樂福全數股權,有利坐穩台灣零售霸主寶座,吸引買盤進駐,22日股價上漲1.7元、收69.6元,周漲幅1.6%,成功突破月線及半年線壓力區,本周有機會重新挑戰70元大關。
日 期:2022年07月21日公司名稱:統一(1216)主 旨:代子公司Cayman President Holdings Ltd.處分固定收益證券發言人:陳國煇說 明: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屬特別股者,並應標明特別股約定發行條件,如股息率等):CDBL Funding 1發行之固定利率票據2.事實發生日:111/7/21~111/7/213.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交易單位數量:不適用;每單位價格:不適用;總金額:USD50佰萬元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CDBL Funding 1;與本公司關係為無5.交易相對人為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及移轉金額:不適用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7.本次係處分債權之相關事項(含處分之債權附隨擔保品種類、處分債權如有屬對關係人債權者尚需公告關係人名稱及本次處分該關係人之債權帳面金額:不
統一(1216)昨天深夜突然宣布重大訊息,以新台幣290億元收購家樂福六成股權。中華信評最新評等報告出爐,認為統一企業擁有230億元的現金流量水準,借款槓桿在收購台灣家樂福後持評等不變。
【時報-台北電】台灣零售流通業近一年接續投下多枚震撼彈,去年全聯以115億收購大潤發,今年七月初美系量販Costco好市多母公司甫以313億買回台資45%股權成為純外資,19日深夜統一集團以290億收購法商家樂福605%股權,本土量販三雄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就有二家易主,且分別由食品大廠及超商龍頭統一(1216)集團、超市龍頭全聯接手,兩大集團競爭態勢已從過去檯面下採購角逐,躍升至量販超市爭霸戰。 業界分析,法系量販業接續撤出,唯獨美系量販COSTCO好市多在台穩如泰山,關鍵在於全球採購、區域採購與自有品牌策略運用;尤其是疫情衝擊供應鏈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法系量販業進口商品多,在通膨、運價等成本高漲下獲利有壓,不得不轉向區域採購,統一集團在宣布收購家樂福時即明言,將規劃遍布全台的零售據點作為連結中小企業、漁農民的穩定橋樑,結合集團物流配送優勢,將台灣在地優質蔬果、農漁業產品、日用商品順暢無休的供應至全台門市。 物流與通路據點成了統一集團決戰優勢,姑且不論統一食品一條龍從製造到全台零售據點,以統一超7-ELEVEN全台超過6600家門市、全球已躍升一萬家,加上康是美400家、統一時代百貨
【時報-台北電】統一(1216)集團正式宣布以290億元買下法商家樂福在台6成股權,被外界視作完成台灣全通路版圖最後一哩路,在此之前還需進一步向公平會提出結合申請;公平會今(20)日表示,審查重點在是否造成市場封鎖與限制競爭,衡量快速變動的消費型態,檢視此案「垂直結合」、「水平結合」、以及「合併綜效」。 統一將取得全台340間家樂福門店經營權,包含68家量販店、272家頂級超市、129家商場家樂福商標使用權、部分量販店物流中心。 繼美國好市多(Costco)、全聯併購大潤發,統一宣布收購家樂福,國內量販流通業將呈現好市多、統一、全聯、遠東愛買4強鼎立局面。 統一昨日深夜重訊發布此合併案,依規定要在15個工作日內向公平會提出申請。公平會發言人陳志民指出,今日還沒收到申請。 陳志民指出,統一集團有食品事業、旗下還有統一超,食品與零售屬於供應關係,牽涉「垂直結合」,對企業經營的正面影響是提升經營效率、對消費者來說供應穩定,但也要考量結合後會不會透過供貨契約,排除其他廠商的競爭,或者給予差別待遇等。 「水平整合」部分,是考慮統一併家樂福後與同業的競爭關係,統一自身有百貨、藥妝等通路,也要納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