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股》搭上輝達AI列車 華城股價只上演一日行情

【時報-台北電】華城因輝達攜手台灣供應鏈夥伴,計劃斥資新台幣16兆元,在美國興建製造AI超級電腦工廠,市場預期電力需求大增而受益,15日股價一度觸及漲停。16日早盤下跌1元而以417.5元開出,盤中曾翻紅,最高達424.5元。隨後因輝達銷陸H20人工智慧晶片被美國納入管制,必須取得許可證才能銷陸,第一季認列55億美元費用的流彈襲擊,股價下滑,目前跌幅逾2%。

華城指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及外銷成長是華城近年營收及獲利增長的主要動能。去年第四季新增超過百億元訂單挹注,目前開始接2027、2028年訂單,累積在手訂單逾300億元,未來3~5年業績無虞。

華城3月合併營收19.70億元,月成長67.46%、年增幅26.44%;第一季合併營收攀升至44.21億元,年成長45.56%,雙雙創同期新高。

美國總統川普雖給予對等關稅90天緩衝期,但外銷美國課徵對等關稅將無法避免。華城表示,國內市場及其他外銷市場持續成長,華城外銷團隊去年底川普總統當選後,即啟動新接訂單合約加入售價含關稅變動吸收條款,對於先前已接訂單,也積極與顧客進行友好協商轉嫁或部份分擔,以降低影響。

華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所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對所有台灣除半導體、藥品等以外所有外銷美國產品的影響是全面性。電力設備仍是美國現階段基礎建設中極重要設備且仍供不應求,仰賴進口比例高,外銷團隊已於去年底川普總統上任時即啟動新接訂單合約加入售價含關稅變動吸收條款,對於先前已接訂單也同步積極與顧客進行友好協商轉嫁或部份分擔以降低該政策之影響。

華城表示,外銷美國市場持續接單,並以上述方式積極因應外,在國內市場及其他外銷市場持續穩定成長經營,關稅政策對整體營運影響,仍在可控範圍。也會持續密切關注該政策後續發展,並與時俱進調整相應措施,以穩健經營,爭取股東最大利益。(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沈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