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象科技推「大腸鏡AI第3隻眼」 臺大、國泰健診優先導入

瘜肉偵測率大提升!臺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與雲象科技今(27)日宣布,三方合作的「大腸鏡即時AI息肉偵測」系統獲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大腸瘜與腺瘤偵測率將提升至95.8%,可望大幅降低鏡檢後發生大腸癌風險與死亡率,臺大健診與國泰健診中心將在近期優先導入。

國內首項「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智慧醫材認證發表,圖左至右為國泰醫院院長李發焜、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圖/張家豪攝影。
國內首項「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智慧醫材認證發表,圖左至右為國泰醫院院長李發焜、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圖/張家豪攝影。

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表示,這個專案開發過程中,與台灣二家醫療中心合作,共計收集並經手50萬張醫療影像,且由專業醫師一張一張,從中篩選出20萬張作為人工智慧(AI)判別取證之用,過程非常耗時之外,也相當耗費專業資源。

不過,開發成功並獲得醫材許可後,將大幅提升瘜肉與腺瘤偵測率!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總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以國外數據顯示,施行大腸鏡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將降低鏡檢後發生大腸癌風險3%,並降低5%死亡率;2022年研究顯示,透過AI人機協作進行大腸鏡檢查,約可提高14%~30%腺瘤偵測率。「這就像內視鏡達人站在醫生旁邊跟著你一起做大腸鏡檢查」,邱瀚模說。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大數據不等於是好數據,必須要透過加值提升,例如大腸鏡檢查中最不容易被發現的扁平型、凹陷型息肉,雖然盛行率低,但影響卻很致命,透過AI系統協助醫生在鏡檢時,可以辨識出醫生肉眼不容易觀察到的瘜肉或線瘤,準確率逾95%,將可以彌補醫生偵測能力的差異,未來將有推廣到國際的潛力。

葉肇元強調,即時大腸鏡瘜肉自動偵測崁入式系統,集結國內資通訊軟硬體實力,在醫生進行鏡檢期間同時對腸壁內進行AI偵測,一旦發現病灶就會以標示與聲音警示,具有低延遲約0.1秒及低錯誤警示率驗證,是繼骨髓抹片之後另一個解決臨床痛點的智慧醫材設備。

延伸閱讀

央行歷年升息對台股衝擊有多大 ?「後座力3~6個月顯現」

楊金龍:升息打通膨「不直接」 原物料價格回落比台幣貶值影響更大

【數據·找·知道】周KD交叉向上投信掃貨 技嘉等9檔作帳味濃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張家豪:職涯始於工商時報證券組,擔任撰述委員,負責證券主管機關與證券市場及科技產業。後因喜愛研究工廠與產業,而親身投入企業經營。用媒體眼界看事件,PM角度看產業,提供讀者更多新聞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