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降息預期激勵 LME基本金屬多數上漲
MoneyDJ新聞 2024-03-07 06:18:42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3月6日多數上漲,受聯準會主席鮑爾談論降息的激勵。期銅上漲0.6%至每噸8,546美元,期鋁上漲0.2%至每噸2,234美元,期鉛上漲1.1%至每噸2,069美元,期鋅上漲1.5%至每噸2,490美元,期錫上漲1.3%至每噸27,195美元,期鎳下跌0.3%至每噸17,585美元。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6日在國會證詞中表示,政策利率可能已經處於本輪緊縮週期中的高峰,如果經濟大體按照預期發展,那麼今年某個時候開始放鬆政策限制可能是適當的。但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聯準會將仔細評估即將發布的數據,在對通膨持續向2%目標邁進更具有信心之前,降低政策利率目標範圍並不合適。
聯準會6日發布的褐皮書報告表示,自1月初以來,總體上經濟活動略有增加,其中八個地區報告活動輕微到適度增長,另外三個地區報告沒有變化,一個地區指出活動略有減弱;未來經濟增長前景普遍積極,調查對象表示預計未來6至12個月內需求將增強,金融條件將更加寬鬆;總體而言,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進一步緩解;紅海和巴拿馬運河持續的航運中斷在報告期間對企業沒有顯著影響。
美國2月ADP民間就業人數增加14萬人,低於預期的增加15萬人,1月數據由增加10.7萬人修正為增加11.1萬人。ADP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森(Nela Richardson)表示,就業增長依然穩固,薪資漲幅呈下降趨勢,但仍高於通膨率。
《MINING.COM》3月5日報導,上週五,中國現貨銅加工費暴跌至每噸12.70美元,短短兩個月內下跌近75%,創下2013年以來的紀錄新低。此前有消息稱中國主要銅生產商在會議中討論如何應對現貨銅精礦加工精煉費用大幅下降的情況,並提議削減產量;但儘管同意減產提議,會議期間並未達成具體減產計畫。
由中國最大的10家煉銅企業組成的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China Smelters Purchase Team, CSPT)所敲定的2024年第一季現貨銅精礦採購指導加工精煉費為80美元/噸(加工)及8.0美分/磅(精煉),較去年第四季的每噸95美元及每磅9.5美分下跌15美元/噸及1.5美分/磅,主要由於銅精礦的供應吃緊的影響。
加工精煉費是礦商付給冶煉廠加工與精煉其礦石的費用,是冶煉廠的主要收入來源。當礦石供應較為充裕或冶煉需求較低時,礦商為競爭冶煉產能,就會給付較高的加工精煉費;反之當礦石供應減少或冶煉需求較高時,變成冶煉廠競爭礦源,加工精煉費就會下滑。
英國商品研究所(CRU Group)分析師克雷格朗(Craig Lang)報告表示,預計3月至4月期間冶煉廠的維護和較低的利用率將暫時緩解市場平衡,中國現貨銅加工精煉費用有望觸底並在第二季出現部分復甦。過去一年,中國冶煉廠一直在迅速擴大產能,以應對電動車、風能和太陽能等綠色能源轉型相關產業的銅需求激增預期。
一些大型礦山的關閉則是引發了銅精礦現貨市場的緊張。蒙特利爾銀行(Bank of Montreal)商品研究執行董事科林·漢密爾頓(Colin Hamilton)報告表示,因巴拿馬銅礦的關閉,以及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下調銅產量預估,將導致2024年銅市的供應量減少約75萬噸。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Group Limited)報告表示,雖然來自印尼的供應增長導致去年鎳價大跌45%,但今年印尼的許可證審批進展緩慢,將會拖累生產商的生產;而全球消費增幅超出預期,去年中國國內庫存也較預期更低,這可能使得今年鎳市較原先的預期更為接近平衡。
印尼總檢察長辦公室去年6月啟動對非法採礦的調查,導致一名政府高級官員於8月被捕,並暫停了印尼國營礦企多種礦物公司(Aneka Tambang, Antam)旗下一個重要礦區的運營,攸關採礦配額的工作計畫許可(RKAB)也因此停發。
批准的工作計畫許可文件對於採礦業務許可證所有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從勘探、挖掘-裝載-運輸、加工-精煉階段到營銷階段的每一項採礦活動的法律支持憑證,沒有工作計畫許可就代表礦山無法進行生產和貿易。
國際鎳研究組織(INSG)2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全球鎳市供給過剩28,700公噸,較上年同期的過剩量23,700公噸進一步擴大。2023全年,鎳市供給過剩242,800公噸,較2022年的過剩量103,900公噸增加了一倍以上,主要因為印尼供應增長的影響。報告預估,2024年全球鎳市供給過剩預估為23.9萬噸。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