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年讓財團放棄開發老家、帶妻小返鄉「農林漁牧試一輪」…靠香草活下來:盼長輩在地終老|好宅報報
在現代社會的喧囂與快節奏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追尋那份久違的寧靜與歸屬感。本期好宅報報找到10位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民眾,無論是金門的民宿經營者、澎湖的美食專家,還是台東部落的餐廳老闆,甚至被動返鄉的僑生,他們都在自己的家鄉重新找到了生活意義。這10篇故事充滿了勇氣與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經歷,看看他們如何在熟悉的土地上開創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文/Angela】10年前,陳人鼎以一擋百,反對宗教財團在故鄉台東東河尚德村的開發案,因此種下返鄉創業的種籽。「我一直不贊同反對(開發)完就離開,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有3成居民願意賣地,代表地方上確實有需求,硬把人的需求拿掉是違背人性的,永續得建立在同時滿足人好、環境也好的基礎上。」他因為看見而試圖解決故鄉土地與人的難題,先成立社區關懷據點、推動合作農場、後創「小村遠遠」找尋農業新價值,保留住淨土的同時也復興香草產業,帶動農業質變與量變,讓地方對永續有更多元想像與藍圖。
務農父難養家離鄉 子為這原因決定返鄉
如果不是因為這樁開發案,故鄉對陳人鼎來說,很可能就像多數人一樣,只是存在童年記憶的美好時光。出生在務農為主的尚德村,父親操作農機具時不慎被機器輾斷指頭,陳人鼎5歲隨父母遷居台中打拼,當時一家五口必須離農從工方能求得溫飽。故鄉,成為陳人鼎學生時期每年寒暑假返鄉野放,陪伴爺爺奶奶的的情感與記憶聯結。
今年48歲的他,學生時期剛好搭上網拍風潮,曾是最早一批的保養品代購網拍達人,之所以會回到故鄉創業純粹是意外。「原本只是純粹關心家鄉的開發案,財團準備買下20公頃土地,當初村民分成3種人,7成是不管事沒感覺,3成願意賣地,全村只有我一個人反對。」陳人鼎坦言,當時還有鄉親質疑他明明沒長住在村子,為何要來插手家鄉事。
因開發案就位於村落中的水源保護地,陳人鼎在地政士友人的提醒下,自修惡補《土地法》與《土地變更手冊》,依法循行政程序處理,加上環保團體協助,以森林區不得變更土地為由,成功擋下開發案。「過程中開發商只辦過唯一一次公開的環評說明會,那時全村的人才知道一旦開發,汙水會排放在我們的水源區。」前後花了3年才暫時讓財團打消念頭。
陳人鼎甚至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決定帶著妻小回鄉定居。「我確實是先關心土地開發議題,接下來才意識到社區問題,開始思考為什麼有人想把土地賣掉?」他表示,定居後才發現留在村子裡的不是老人就是留守兒童,其中阿美族原住民占6成,因為看見社區的需要,第一年他一邊遠距經營原本貿易生意,一邊成立社區發展與關懷據點,做社區服務工作,隔年乾脆放棄原有事業,專心務農,孩子也申請在家自學。
看見尚德村的難題 實踐農業質變與量變
「原本的生意,基本上不去跑客戶,客戶就都跑了,既然要返鄉,我就把農、林、漁、牧都試了一輪。」陳人鼎自嘲,用老家的田種了一期稻子,發現產值過低會餓死,轉造林種了7、8公頃林地,卻慘遇褐根病死一遍,之後挖了1分地養吳郭魚,未能達經濟規模也不賺錢,最後只能靠養雞貼補家用,直到第4年才決定發揮地形優勢,嘗試推廣種植香草產業。
陳人鼎爬梳村子的產業發展脈絡,發現尚德村因盆地地形氣候相對涼爽,早年曾是全台唯一種植日本薄荷的產地,全盛時期有6家提煉加工廠,產品全部外銷日本;他找到還懂得種植香草的阿美族婦女,在自家5公頃農地試水溫,期間還歷經多次颱風催殘,最慘時險發不出薪水。
「原本只想乖乖做農夫,把香草田顧好、好好生活就好,哪知道原料生產出來後,拜訪一輪檯面上所有保養品廠商,發現在商業邏輯下根本不會採購我們的原料。」陳人鼎自嘲,當時唯一的伯樂是水保局長官,因支持農場合作社理念,協助找資金、引薦工研院研究資源,教導這群香草農夫如何自製配方,花4年解決種植與配方端難題後,又為了把產品賣出去而創立「小村遠遠」品牌。
陳人鼎直言,創業分為3階段,第一階段是求生存,得想辦法看得到明天的太陽,挺過3年生死保衛戰後,進入價值創造期,「我一直不贊成反對(指土地開發案)完就離開,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永續必須建立在人的需求,既然關心它就要改變它,不管是用1年或10年,不要逃避問題,所有的能量都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證明農業可以質變與量變。」
如今品牌進入第三階段商業擴大期,在松菸的門市因空間過小不敷使用,陳人鼎正和台東另外2家在地品牌籌畫在中山區開設台東館概念店。回顧10年返鄉創業路,陳人鼎找到一群願意一起守護家鄉土地的共同理念者,讓尚德村長輩能實現在地終老,也復興台灣香草產業,使外界對農業有更多的想像,甚至讓原本不看好的父親也徹底改觀。
陳人鼎自嘲,早年在調整自家農地植披時,父親總是看不懂,「他覺得我怎麼把這麼多土地拿去種草皮,受不了就會挖掉改種果樹,我看了很生氣,就遷幾隻羊把他種的果樹嫩葉啃光。」父子間的無聲戰爭,直到有天,父親赫然發現開同學會後,大夥竟相約要自家山頭泡茶,這才明白維持好的環境,讓人親近大自然、席地野餐露營,才是更永續無價之財。而陳人鼎的人生也因為這樣的轉變,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景。
「歡迎回家」專題系列文章:
只想當醫師、無奈大醫院深似海…12年後不忍了回南投開小診所:台北光環誘人「做自己更幸運」|好宅報報
永和兩房月租2.8萬vs.釜山最低2萬…韓國僑生帶著兒女移居:親揭為何這裡更適長期定居|好宅報報
板橋高店租賺不夠賠!星級飯店廚師勇敢脫北返鄉開私廚 首富指定導遊闖出一片天|好宅報報
不捨左鎮變極限村落 他無懼被嘲「當廟公」成第一位返鄉創業青年|好宅報報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