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蠢動 生醫股漲勢再起

近期傳出日本食人菌48小時奪命,我疾病管制局宣布,國內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Omicron流行,讓民眾再度留意到相關訊息,法人表示,儘管這些新聞不確定可為生醫股及生醫基金帶來多少的漲勢,但生醫股股價被壓抑,且趨勢前景明確,值得擇優挑時機進場。

瑞士百達指出,過去20年來全球23個國家共有近900人感染H5N1禽流感,其中超過一半致命,這種病毒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醫學專家的關注焦點。生物科技界正加速推進各種感疫苗的研發,以應對可能的擴散風險,在此背景下,研發初期階段的禽流感疫苗公司股價近期均出現上漲。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游信凱認為,6月4日結束的ASCO年會,如預期般帶動市場樂觀氛圍,基於產業具長期的剛性需求特性,以及仍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依然巨大。

受惠於新型治療藥物而開展的代謝性疾病治療市場如肥胖、中樞神經疾病,預期將持續受到市場關注,隨著未來更多臨床數據解盲,可望有利藥品市場的拓展,進而帶動相關類股的表現且製藥公司急於填補專利藥物到期導致的營收下滑,近期增加併購活動,因此,樂觀看待後續發展。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強調,第一季生物科技產業籌資,包括新上市、追加上市股數發行以及私人投資公開發行股票等活動熱絡,股權籌資總金額為152億美元,為2021年第一季以來最高且根據Morgan Stanley最新調查,87%的投資人認為2024年醫療產業併購案件及金額將較2023年顯著增加,高於所有其他產業,有利於活絡整體醫療產業的投資熱度。

從歷史統計來看,生物科技類股和利率大致呈現相反走勢,當利率自高點下降時,類股每季長期平均股價表現優於整體指數4%~5%,且自在開始降息前三個月,生技類股即開始出現相對較佳的表現,降息後6至12個月的超越表現更加顯。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弘凱車用耕耘有成 營運樂觀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