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電子設備協會推「虛擬IDM」 搶異質整合商機

半導體製程持續挑戰摩爾定律,其中,異質整合封裝技術也被視為發展主流方向之一。工研院今(21)日宣布與台灣電子設備協會(TEEIA)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工研院世界首創晶片級客製化、少量多樣試產平台為基礎,加上TEEIA在不同領域的跨國會員資源,共同推動虛擬IDM(整合元件製造廠),期望異質整合技術本土化,並搶攻國際商機。

工研院與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虛擬整合元件製造廠。左起為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王作京、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副所長駱韋仲。
工研院與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虛擬整合元件製造廠。左起為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王作京、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副所長駱韋仲。圖/工研院提供

根據市調機構Yole統計,去年全球2.5D/3D先進封裝前七大半導體廠合計資本支出高達119.09億美元,英特爾、台積電(2330)、日月光投控(3711)居前三大,其中,英特爾投入約35億美元、台積電30.49億美元、日月光20億美元,韓國三星去年在此領域投資也約20億美元,緊追三大廠之後。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AIoT與5G驅動多元產業應用,具高度晶片整合能力的異質整合封裝技術,被視為後摩爾時代延續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動能,半導體產業也將相關技術視為維持晶圓代工的關鍵技術。

工研院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指出,半導體將以系統微小化發展為主,2D+3D的異質整合已成必然趨勢。工研院規劃以虛擬IDM模式,串連國內IC設計、製造、封測與終端裝置系統應用廠商,提供從架構、設計、製造到試量產的全方位解決方案,讓業者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工研院正號召國內外半導體相關業者,籌組異質整合系統級封裝開發聯盟,將為國際學會、IEEE、SEMI、新創企業等提供異質整合平台。

本次工研院攜手TEEIA合作,希望以全球首創晶片級少量多樣試產平台,推動一條龍的全面解決方式,協助業者建構國產化產業,並在國內進行測試驗證,不但降低成本、產線更有彈性,更可發揮多元跨域整合的綜效。

廣告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王作京表示,台灣電子設備產業廠商共250家,中小企業比例高達90%,涵蓋半導體、平面顯示器、印刷電路板、太陽能電池及LED設備領域。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與工研院等法人在2018年共同合作完成台灣電子設備產業白皮書,聚焦半導體設備、次世代顯示器設備、智慧製造系統、智慧檢測設備與產業智動化系統與智慧化服務,提出台灣電子設備產業創新十年Innovation X的發展願景,希望在2028年打造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PC隱憂1】5變數左右今年前景 讓華碩「僅」想優於產業

【Hot台股】網疑惑台積電到底該買沒 專家:500~600元區間「波段操作最佳」

【外資報告該管管1】台積電遭二面手法大賣 網友急呼金管會:該請喝咖啡吧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

  •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