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興亞債跟漲抗跌 後疫首選
【時報-台北電】法人機構指出,隨著後疫情期間經濟緩復甦現象,全球低利率環境將持續一段時間,而聯準會政策動向延續,當前基準利率近0%的現象至少維持到2022年底或甚至更久。凱基投信分析,根據歷史經驗回測,2009~2014年間聯準會維持利率為0%,而可代表亞洲債券的摩根亞洲信貸指數漲幅達80%,表現十分亮眼。 凱基新興亞洲永續優選債券基金預定經理人陳建銘表示,亞洲債券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油價重挫、2018年美中貿易戰、2020年新冠肺炎等危機衝擊後,亞洲債券仍能快速收復跌幅,表現相對於亞股抗跌,顯示亞債資產的穩健度較佳。 陳建銘進一步觀察,歷年來亞洲債券相較於各類信用債券及股票指數的年化夏普值較高,亞洲債券有0.96,而市場普遍關注的全球高收益債為0.76、全球股票為0.4,相形之下,亞債的投資效率比其他資產表現更亮眼,尤其是今年全球市場波動度增加,投資人欲尋找更能提升投資報酬率的資產,亞債即能脫穎而出、值得投資人提高關注度。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但對於金融市場的衝擊已逐漸鈍化,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逐漸復甦;相較於成熟及新興國家地區,亞洲經濟雖同樣受到衝擊、但幅度較小,且估計在中國市場的帶動下,有機會加快復甦腳步,未來基本面前景較為正向。 目前全球債券殖利率水準已近歷史低點,建議投資角度可鎖定具備利差收斂空間、可望創造資本利得的信用債券。陳建銘表示,目前亞洲債券的利差水準仍高於歷史平均,而就歷史評價面分析,亞債相對於主要股市、公債及其他信用債仍相對低廉,可望持續吸引資金青睞。(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