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獲利做後盾 中長期買點浮現

川普欲透過關稅手段達成美國製造的目標,也帶動財政收入,進而重塑地緣政治。投信法人認為,近期台股受關稅政策影響而劇烈震盪,但隨著AI商機遍地開花,有利台灣半導體、硬體產業鏈建立長期產業競爭力。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暨群益葛萊美基金經理人柯鴻旼表示,台股獲利表現為台股下檔提供最佳支撐,而ETF的穩健買盤更成為台股的重要第三隻腳,顯示台股資金面、產業面皆有結構性的轉變。雖然關稅政策造成短期市場波動,但這些市場雜音也為中長期提供買點。

從短、中期來看,投資人可留意台灣內需相關類股,包括高殖利率的旅遊、航空、營建、軍工、金融、生技新藥、原物料等。長期則看好AI與半導體產業,包括Edge AI、ASIC、IC設計、先進封裝等領域。

野村投信策略暨行銷處資深副總經理黃宏治指出,台股市場近期表現最主要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動向,當前投資配置不應只是恐慌式調整,而應回到投資人的資金規模與持有週期分層思考,不宜過度單押權值股或單一指數、產業。台股在當前環境下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投資人應保持靈活心態,除被動式ETF及共同基金之外,也可考慮主動式ETF,根據市場動態調整策略,除可分散個股風險,又能參與台股的投資機會,適合當前市場投資環境。

第一金投信強調,儘管股價短線急殺,但台股仍具備獲利動能,與AI科技成長體,後續消化川普關稅政策疑慮後,股價仍可望回復基本面表現。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分析,由於川普政策反覆,不排除經過談判協調後,可能會出現變化或其他進一步行動。產業布局上,目前半導體關稅豁免、AI伺服器影響較小,IP(矽智財)/ASIC(客製化晶片)預期未來二~三年仍具成長性,但蘋概股、網通等消費性相關公司預期影響較大,布局可轉往出口美國比重較低的公司、美國已有工廠產能的公司,並關注高息金融股、內需消費概念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竹科銅鑼園區環差案 通過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