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薪只能淡水買房!」厭倦天天通勤塞車 他棄科技業高薪返金山 用桶箍精神串聯地方推創新遊程|好宅報報

在現代社會的喧囂與快節奏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追尋那份久違的寧靜與歸屬感。本期好宅報報找到10位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民眾,無論是金門的民宿經營者、澎湖的美食專家,還是台東部落的餐廳老闆,甚至被動返鄉的僑生,他們都在自己的家鄉重新找到了生活意義。這10篇故事充滿了勇氣與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經歷,看看他們如何在熟悉的土地上開創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文/Angela】對於和賴家華年紀相仿的六、七年級金山人來說,成長過程中,常會聽到長輩說「長大後不要留在這裡,去台北發展比較有前途。」如同多數金山青年,他國中畢業後就到外地求學、謀職,直到12年前,在科技業長年累積的高壓與職業倦怠,加上抽中籤王外派中國,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捨棄百萬年薪,返鄉和弟弟、妹妹接手祖傳地瓜園,發揮桶箍精神集結地方力量創辦「金山漫遊」地域性品牌,在日本最大旅行社JTB牽線下,以創新遊程吸引當地高中修學旅行參訪團,有溫泉與山海美景加持的金山小鎮搭配坪林、三峽,預估可為新北市創造6.6億元觀光產值。

▲金山地瓜產季只有7~11月,非產季時可體驗種植地瓜苗。金山汪汪地瓜園臉書粉絲團提供
▲金山地瓜產季只有7~11月,非產季時可體驗種植地瓜苗。金山汪汪地瓜園臉書粉絲團提供

超人氣預約遊程 農三代用體驗為產業加值

金山因火山岩地質排水性佳,特別適合栽種台農66號紅地瓜,初春種下、盛夏7~11月採收,每到收成季節,產業道路穿梭大小盤商貨車,挨家挨戶議價收購,這些都是賴家華從小到大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金山少有全職農夫,種地瓜對我爸來說是使命與對土地的交代,不能浪費,一部分送親友,其他交盤商,農閒的半年得跑計程車貼補家用。」

「其實最早決定回來接手地瓜園的是我弟,我們算是農家第三代,剛開始我跟妹妹都是周末回來幫忙。」賴家華很清楚,家中祖傳的一甲農地其實不夠養活兄妹3人,手足若要一起打拼,勢必得另闢蹊徑,才有可能養活三個家庭。

他原本是科技業主管,負責被動元件產線,「說難聽一點,連麵粉價格都會漲,好歹我也是賣高科技材料,怎麼價格一直跌。」看到「微熱山丘」品牌風風火火,讓他興起「連鳳梨酥都可以做成這樣,地瓜怎麼會不行?」在職業倦怠加上抽中外派大陸的籤王,讓他下定決心返鄉創業。

然而傳統產業想要打開新市場,勢必得經過再設計與包裝。三兄妹各拿20萬元,創設「汪汪地瓜園」,為打破盤商壟斷價格突發奇想上網賣地瓜,開放農場讓客人體驗挖地瓜、炕窯,返璞歸真的農村體驗結合食農教育,讓原本1斤40元的地瓜價格翻40倍,「地瓜加工、烤熟1斤可賣120元,讓客人烤1台斤可以賣1760元。」

地瓜園還學習當紅的日本薯條三兄弟,將地瓜製成地瓜薯條,為了行銷地瓜,仿效微熱山丘的請客哲學,「請客人吃一包,通常都會買一盒,讓我們比較有信心的是後續還接到回購訂單。」之後也打入公司行號團購市場,營收一路往上衝。三兄妹分工,賴家華負責企劃、弟弟負責地瓜園體驗活動、小妹管理門市,挺過因產地缺乏冷鏈導致淡旺季價格懸殊,有錢也買不到地瓜的危機,以及疫情考驗。

因金山地瓜產期短、規模又不夠大,賴家華清楚要擴大品牌規模,勢必得往南部產地市場走,但弟妹對於品牌經營方向有不同想法,「我們家人的性格偏保守,小弟不希望地瓜園擴得太大,一度疫情期間我想在淡水開3間小型社區店,賣地瓜相關食品,地瓜麵包、地瓜牛奶與烤地瓜等日常商品,而不是像金山的觀光門市。」無奈第一家店在2020年3月開幕,5月疫情升三級業績血崩式下滑,勉強撐到11月,即使在二波冷氣團助攻下依舊生意不如預期,只好暫時先打住。

▲地瓜除了鮮食外,也是很好的天然食材,圖為手做地瓜圓,受到小朋友喜愛。金山汪汪地瓜園臉書粉絲團提供
▲地瓜除了鮮食外,也是很好的天然食材,圖為手做地瓜圓,受到小朋友喜愛。金山汪汪地瓜園臉書粉絲團提供

不能只有自己好 共創金山漫遊地域性品牌

「滑鐵盧後讓我更冷靜思考,如果左右手都不想搞這麼大,我也不見得非得拉著大家往前衝。」賴家華透露,疫情後地瓜園的體驗人數維持原有規模,平均每個月約可接帶5000~6000預約人次,自己則把重心放在經營「北海創生論壇」,「創業這一路以來,看到很多跟我一樣的返鄉青年,都面臨成本開銷、店面或土地租金、行銷推廣等難題與挑戰,我想透過聚會或平台讓大家互相分享資源、交流學習,少走點冤枉路。」

2018年他在「金山讚出來」臉書粉絲團發文,邀請在地商家與青農參加,第一場聚會在挨家挨戶詢問下,勉強湊到20人願意參加,「原以為就是簡單的自我介紹交流,沒想到大家熱烈討論到半夜才散會。」如今已有超過200人加入,成為凝聚地方共識、互通有無的共學組織。

「我們的成員有超過20間旅館飯店、有美術館,也有菜市場豬肉攤商,非常貼近地方創生概念,像是雜貨店的概念。」藉由串接合作,一起做大商機,爾後有次賴家華在打烊的牛肉麵店與朋友聊天,竟有遊客探頭詢問推薦金山的用餐餐廳,「我才驚覺金山號稱1年有200萬旅客,竟然沒有一張地圖好好介紹在地吃喝玩樂。」

為此,他號召論壇成員舉辦一場工作坊,共謀如何讓旅客更認識金山,進而發展在地地圖,「沒想到資料太多,一張折頁地圖畫不完,我們才決定利用政府的5萬元補助案,做一個線上與線下串聯的金山地圖,發表會就辦在有200年歷史的金山信仰中心慈護宮。」正因為賴家華帶領大家所做的事情都能和產業接軌,漸漸取得地方認同。

在眾人的努力下,從推出串聯觀光與農特產的「好物集」,到有領路人企劃的在地小旅行,「金山漫遊」成為可接待200~500人團客的地域性品牌,所有服務與商品均來自在地業者,每一筆體驗抽成20%做為金山漫遊營運資金,「要讓地方業者能賺到錢,還能推廣金山觀光才算雙贏。」

金山與萬里溫泉區集世界6大泉質於一區,有台灣溫泉博物館美譽,還有5座免費公共浴池與3座免費泡腳池,遊憩資源豐富,金山漫遊團隊去年也在日本最大旅行社JTB引薦下,嘗試安排日本高中學校修學旅行參訪團,來金山、坪林與三峽體驗地瓜栽培、炕窯、製茶、藍染等遊程,打破以往修學旅行團只集中在台北市,可望為新北市帶來約2萬參訪人次,衍生商機可觀,光是觀光產值就估達6.6億元。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賴家華的桶箍精神,不僅貫徹在金山汪汪地瓜園,也證明善用在地資源、整合跨產業優勢,透過大帶小、強攜弱盤點地方特色,小鎮也能躍上國際舞台,成為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品牌。夕陽西下,最喜歡一個人開車的他,從金山辦公室返回淡水住家,「以前就算領百萬年薪,扣到開銷與應酬,我也只能勉強負擔得起淡水的房價,然後每天塞車一個半小時到中和上班,下班再塞回家,直到我選擇與主流逆向而行,反而過得更舒心自在。」

▲賴家華(左1)帶領金山地方產業業者赴日本宣傳在地觀光。金山漫遊臉書粉絲團提供
▲賴家華(左1)帶領金山地方產業業者赴日本宣傳在地觀光。金山漫遊臉書粉絲團提供

新北金山汪汪地瓜園

成立時間:2013年

動機:職業倦怠與不想外派中國

經營心法:傳統產業要開拓新市場必須經過再設計與包裝

招牌特色:推體挖地瓜、炕窯體驗遊程為傳統農業加值,研發具台灣特色的地瓜加工食品

「歡迎回家」專題系列文章:

逃離台北蝸居生活!她賣內湖公寓移居宜蘭「趁淹水跌價買鬧區老透天」住家兼民宿靈活打造被動收入

29歲那年我標了一棟金門洋樓!貸200萬開民宿、為父親圓了返鄉夢: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只想當醫師、無奈大醫院深似海…12年後不忍了回南投開小診所:台北光環誘人「做自己更幸運」

永和兩房月租2.8萬vs.釜山最低2萬…韓國僑生帶著兒女移居:親揭為何這裡更適長期定居

板橋高店租賺不夠賠!星級飯店廚師勇敢脫北返鄉開私廚 首富指定導遊闖出一片天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