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台北醫院門診擠爆 萬人搶72病床

【時報-台北電】健保署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台北區本月最後上路,衛福部長邱泰源還保證,南區試辦都成功,「台北辦得好也能有盈餘」。但據統計,台北醫療區平均每日醫院門診、住院、急診數都居全國之冠,且每萬名民眾擁有病床數僅72床,比全國平均還低,和中南部醫療環境截然不同。醫界表示,國內長期呈現「南病北送」,政策卻要求一致是不對的。

衛福部去年底公布最新全國醫療院所量能統計,10年來,醫院門診人次成長9.7%,除2020、2021年因疫情下降,2023年醫院平均每日門診量達43萬2092人次,較2022年增加1.2%。

分析平均每日門診、住院、急診、洗腎、手術人次,均以台北醫療區最多,其次為台中醫療區,但兩者差距甚大,台北醫療區門診約13萬人次、住院約5000人次,而台中醫療區門診6萬人次、住院少於3000人次,僅是台北的一半。

以每萬名民眾擁有病床數來看,全國平均為73.3床,花蓮醫療區每萬人口137.9床居首;台北區僅72床;最少的是澎湖51床。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新北市每萬人口病床數為49.9床,台北市為105.45床,是全國最多,北市需乘載新北市病患,因此即使病床多,負荷卻大。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顧問王英偉認為,花蓮縣人口沒那麼多,需要的科別還是一樣多,為了健康平等,仍需要設有足夠人力照顧患者,因此醫院經營比較困難。

台大醫院企劃管理部主任邱瀚模指出,個別總額新制要求政策南北一致根本就不可能,國內醫療長期「南病北送」,許多複雜、難度高的手術都是北部醫院在做,台大、榮總等醫學中心扛起全台醫療重擔,政府說民眾崇拜大醫院、崇拜名醫,或檢討醫院門診收太多,這是不對的,「拜託官員從辦公室走出來看看,不要紙上談兵。」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北區一直以來都是醫療資源以及使用最密集的區域,計畫要擴及到全國實施,健保署一定要積極監測,否則恐重演過去要求醫院門診減量2%經驗,醫療院所出現各種不當因應行為,例如可用健保,卻被轉成自費,或者是大醫院留住輕症患者卻造成中小型醫院消失,甚或出現「院前診所」門診等亂象。(新聞來源:中國時報─鄭郁蓁、王家瑜/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