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良莠不齊 法人:精選個股
醫療生技產業中長線前景佳,但個股良莠不齊且深受政策影響大,法人表示,在市場波動大時,投資人想要「躺著賺」並不容易,若要賺超額報酬仍是要靠精選個股,依晨星基金統計,今年來仍有逾10檔生醫或生科基金績效逾3%,但也有同類型主動或被動基金年來績效出現負報酬率。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醫療產業成長性有目共睹,高盛預估2025年美國S&P 500企業獲利成長可望維持11%的雙位數漲幅,其中又以資訊科技和醫療健護獲利增速最快,分別達19.7%、18.3%且根據高盛證券統計客戶資金流向,2025年年初以來長線資金流入醫療產業金額增加顯著,顯示投資人逐漸將資金轉入具投資價值的醫療產業。
目前市場擔心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影響經濟表現,由於醫療業的剛性需求特性,讓醫療產業在經濟出現成長減緩時,獲利率可以持穩並具有防禦特性,根據統計,金融海嘯期間美國經濟大幅衰退,但製藥及生物科技產業主要公司營業利益率仍持穩3成以上。
醫療產業併購回升有利生技公司股價表現,法人表示,2022年醫療產業併購件數及金額明顯減少,主要受降息速度及幅度未如預期影響,預料持續進行的降息循環,將有利醫療產業2025年併購活動重啟。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團隊認為,今年以來生物科技產業受到利率預期與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波動劇烈。部分大型生技股因產品線單一而影響機構投資者的信心,反觀中小型企業則能提供創新資產,吸引資金流入。去年大型製藥公司正在消化2023年的交易案,預期今年併購交易將再度興起,為中小型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團隊認為,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變革、FDA與產業的密切互動,及大型製造公司面臨失去2,500億美元獨家經營權的壓力,將促進生物科技研發端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