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焦慮 大盤波動加大
台股近期持續在年線上下來回震盪,但成交量不足是一大隱憂,主因市場不確定反彈漲勢是否具持續性,導致追價意願不足,目前較大風險仍來自美國將於4月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對全球供應鏈和企業成本結構帶來衝擊,導致市場波動進一步放大。本周投組選入啟碁(6285)、國統(8936),再選入智原(3035)、中信美國創新科技(009801)及中信小資高價(00894)。
近期聯準會公布利率點陣圖顯示,2025年維持3.87%、2026年3.375%、2027年3.125%,顯示未來幾年將維持穩定的降息步調。整體來看,聯準會的態度偏向鴿派,主因雖經濟成長率遭到下調,失業率與通膨率略為上升,但仍處於聯準會可接受的範圍內。
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將降息2碼,這與市場對聯準會政策基調的解讀一致。換句話說,聯準會在經濟適度放緩、通膨未出現失控跡象的情況下,將以穩健步調進行降息。不過,市場仍面臨一些風險因素,包括4月初即將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這將直接影響企業利潤與經濟增長前景。
進一步觀察美股的基本面,標普500的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出現分化。整體企業的每股稅後純益(EPS)預期已被調降,但科技、通訊服務和醫療保健等產業仍展現韌性。例如,通訊服務EPS年增率從15.1%微調至12.8%,而資訊科技的EPS年增率從26.6%調降至25.8%,依舊維持相對強勁的成長動能。醫療保健的成長率則是從20.3%降至17.9%,也有穩健表現。
反觀循環性消費、非循環性消費及工業等產業的EPS成長率則幾乎被腰斬,顯示不同產業間的表現出現明顯差異。這也意味著,資金將更可能流向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如科技、通訊服務與醫療保健,特別是在股價經過修正後,這些產業的預估本益比下降,可能帶來中長期買進美股的機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