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跟爸媽住不好嗎?《童話故事下集》媽寶超寫實推拖拉藉口... 網友「房價不會跌No.1原因:婆媳關係」|房市觀點
Yahoo房市觀察員/ Ting(地產秘密客版主)
最近超夯台劇《童話故事下集》你看了嗎?因為內容相當寫實,讓許多人看劇時很有共鳴,彷彿就是身邊人正在發生的事情,尤其女主角想搬離媽寶男家,找先生一起去看房那一段,真的是印象深刻。
從看房的那刻起,就狀況百出。夫妻倆一起去看預售屋,結果媽寶男還沒踏進接待中心就突然接到媽媽身體不舒服的電話,留著女主角一人獨自看房,一回到家,女主角拿著建案DM問先生這間如何?男主角:「可是,大樓公設比好高」,之後女主角找到另一間老公寓,先生回:「可是房子老舊,要花很多裝修費」,女主角無論提出什麼物件,都是一秒被先生打槍,後來男主角甚至把存來的頭期款借給親戚,讓女主角哭著離開媽寶男家。
說直白,男主角從頭到尾根本不想買房,畢竟吃住家裡,有媽照料不用付房租跟房貸,何必要搬家;反觀如果想買的人,看屋的積極度肯定不一樣,做足功課、了解行情,努力達成目標。
是說之前我在粉絲團分享關於這部劇「買房豬隊友」的看法,居然有1.7萬人按讚,觸及人數破百萬,有網友留言,「光是把頭期款借出去這一點,就足以讓我直接提離婚了」、「找老公就要找那種在外縣市租房工作,通常都很有動力買房」、「台灣房地產不會跌的No.1 原因:婆媳關係」。
其中有一個網友,「曾經我也傻傻的信以爲真,以爲媽寶男會一起買房,他用盡各種理由,連一次都不想去看房子,我就知道他就是個脫離不了有媽媽洗衣服、洗碗、買早餐,連水果都削好皮的小寶寶…還是個40幾歲的寶寶!這部戲真的太寫實了!」
夫妻婚後共同買房的前提是,雙方要先取得共識,包括房屋出資比例、登記誰的名下、物件的區域範圍、坪數、負擔總價等,很多面向都必須要相互討論,如果只有單一方積極努力,另一方採取被動態度,這時候買房就容易卡關,連看房的那一步都踏不出去,到後來可能為了買不買房而鬧的不愉快收場。是說我有個朋友,住在婆家七、八年,第一年就想搬出去住,先生一直採取敷衍態度,只說錢不夠,要再多存一點,之後再考慮買房的事,就這樣一拖再拖,好在我朋友,第二年就覺悟,自己默默存自備款,一步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雖然房子小,但對她來說,買的是人生的出路跟退路。
◎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