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領息後狂出走、央行阻貶! 3月外匯存底史上次高
外資領息後狂出走,央行為阻貶拋匯,使3月外匯存底金額5780.22億美元,創史上次高。
外匯存底是央行所持有的國外資產,包含外國的貨幣(現金、存款、支票、本票、匯票等) 與可以兌換成貨幣的有價證券(公債、國庫券、股票、公司債等),外匯存底增加關鍵在央行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中央銀行今天公布3月底外匯存底為5780.22億美元,月增4.38億美元,央行外匯局長蔡炯民說明,主要原因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之匯率變動、央行為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央行也公布3月主要貨幣兌美元漲跌互見,美元跌3.16%,新台幣單月貶1.19%,澳幣貶0.22%,歐元升值幅度最大,3月勁揚3.51%,其次是英鎊升2.37%,亞洲貨幣中,日圓升值 0.2%、人民幣升值0.2%。
蔡炯民也補充,外資3月匯出本金約57到58億美元,若加上盈餘匯出後,金額來到130億美元,「有一些大的股票配息後匯出」,使市場供需略失衡,因此央行有在匯市做一些調節。
央行也公布,各國最新外匯存底金額,第一名是中國,金額為3.2兆美元,日本居次,金額1.1033兆美元,瑞士第三,8,150億美元,台灣第四,金額5780億美元,第五名是印度(5650億美元)、第六名沙烏地阿拉伯(4087億美元)、第七名南韓(385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