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3月外匯存底連三升達5780億美元 歷史次高

【時報-台北電】中央銀行7日公布3月底外匯存底餘額仍小幅增加4.38億美元,達5,780.22億美元,已連續三個月回升,且寫下歷史次高,央行說明,雖然當月新台幣續貶,央行進場調節,但因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孳息仍有少量入帳,加上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折計成美元後對外匯存底帶來正貢獻。

央行外匯局長蔡?民表示,3月外匯存底小幅上升,首先是反映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2月美元指數大跌3.16%,其餘幣別大致反彈,包括歐元升值3.51%、英鎊升值2.37%、加幣升值0.28%、日圓及人民幣均升值0.2%,對外匯存底帶來正貢獻;其次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的孳息挹注,推升外匯存底餘額。

但3月新台幣貶勢加劇,月貶3.62角或1.09%,月線連二黑。蔡?民指出,央行為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拋匯阻貶,成為外匯存底變動的負面減項,主要是外資3淨匯出,為維持匯市平穩進場調節;另截至3月底止,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7,089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比重由上月142%大幅下降至123%。

對於近期川普關稅戰,市場建議新台幣升值因應。蔡?民認為,大家印象中認為央行阻升,其實從2010年及2016年以來,新台幣都持續升值,2016年至今年4月7日止,BIS(國際清算銀行)編製的新台幣一籃子貨幣指數(NEER)上漲10.39%,2010年至今也上漲19.4%,顯示新台幣匯率已反映經濟基本面升值。

蔡?民強調,去年底市場預期川普當選以來,經貿政策不確定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擴大,但去年10月初至今年4月7日止,新台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幅,在主要幣別仍是居中間位置。他重申,央行還是讓市場機制反應,不會刻意引導匯率走勢,過去(與美國)溝通過程也很清楚,新台幣過去15年都在升值,匯價一直是反映經濟基本面,央行只針對波動大失衡才會進場,升值時仍然是維持升值趨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巫其倫/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