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3月CPI年增2.4%低預期

【時報-台北電】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出現近五年來首次月跌,核心CPI年增幅創四年新低。儘管通膨持續降溫,但在川普不斷執行關稅措施下,外界預期未來幾個月物價將走高而增加通膨壓力。

市場專家指出,3月CPI年增幅放緩,本是好消息,因能提高聯準會5月降息機率。但川普關稅反反覆覆和中美貿易衝突升級,令金融市場波動異常劇烈,從Fed、投資人到商界,均難以在如此複雜環境下,判斷CPI數據的影響。

3月CPI年增2.4%創去年9月來最低增幅,低於市場預估的2.6%,部分原因受能源項目價格年跌3.3%影響。扣除食物與能源的核心CPI年增2.8%,也低於市場預估3%,和2月的3.1%。CPI與核心CPI的年增幅連兩個月縮小。

跟前一個月相較,3月CPI意外月跌0.1%,市場原先預期月增0.1%。核心CPI月增0.1%,月增幅創去年6月來最低,也低於市場預估0.3%。

機票、車險、中古車與卡車等項目價格均下跌。食物、醫護、服飾和新車等項目的價格則是上漲。

川普1月20日重返白宮,接連對包括中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乃至亞洲重要盟友等,加徵連串關稅,部分關稅措施已在3月生效,部分來自加墨貨物被加徵關稅,全數中國貨物都被課徵關稅。

被加徵關稅後的貨物進入美國市場後,商家是否有調高售價來轉嫁新增成本,各種因素目前都難以判斷,關稅對3月CPI影響程度有多大。

尤其川普9日宣布,除了中國關稅累加至125%外,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被暫停執行90天,讓人難以從3月數據,預測接下來物價的變動趨勢。目前外界預期關稅將打擊美國經濟成長,民眾與商家在未來幾個月,都要承受物價上漲壓力。

雖然貿易戰開始升級,但截至5日止的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僅小幅增加4,000人至22.3萬人符合市場預期。截至3月29日止的前周續令人數減少4.3萬人至185萬人。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勞動市場表現仍穩定,尚未受貿易戰衝擊。(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