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擬對陸貨櫃船收取高額入港費 日媒憂引發貿易混亂
【時報-台北電】川普政府擬對中國建造的船舶以及中國海運企業的運輸船收取高額入港費,日媒指出,中國目前已掌握全球7成的新造船訂單以及4成海上貿易。有估算數據顯示,若美國啟動限制措施,停靠美國港口的主要海運企業每年將增加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600億元)的成本,恐引發貿易的混亂與停滯。
川普政府在24日起舉行的聽證會上,提出中國船隻進入美國港口時收取手續費的方案。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方案,抵達美國港口的中國造船舶,入港一次最高將被收取150萬美元的費用。即使是其他國家建造的船舶,若是由中國的海運企業使用,同樣會被收費。
《日經新聞》指出,美國政府擔心中國壟斷海事產業,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將中國建造的船隻以及中國海運企業排除。但英國調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 Research)等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占據全球約7成新造船訂單,在全球主要港口中所占的運輸量比例達到約4成。
報導強調,將中國船隻排除的做法並不現實。在貨櫃運輸高度依賴中國的情況下,全球的海運企業缺少可以改換成不依賴中國的船舶和運輸的選項。
「這將給業界帶來嚴重後果」,全球最大的海運企業「瑞士地中海航運」(MSC)執行長托夫特(Soren Toft)直言,如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的入港限制措施付諸實施,海運作業每年將耗費超過200億美元的成本。海運企業無法獨自承擔的成本「最終將不得不由消費者來支付」。
美國80多個港口加入的美國港務局協會(AAPA)認為,如果入港限制導致貿易混亂,「美國的商品出口將減少12%,石油和煤炭出口將減少8%」。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主要貨櫃港口的貨物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占據7個。入港限制可能進一步推高中國港口的優勢。
報導指出,入港費用的負擔將轉嫁給利用海運服務的貨主企業。如果在進口關稅的基礎上再加上入港費,進口商的負擔將增加,也難免將成本轉嫁到產品價格上。(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朱紹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