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大陸AI發展 美加強圍堵

【時報-台北電】美國持續強化對中國的AI圍堵措施。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表示,為了阻止中國獲得美國AI晶片,將加大執法力度與罰款。他呼籲企業要對客戶做好盡職調查,不然將面臨觸犯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風險。

芯智訊28日報導,據美國商務部區域出口管制官員Ariel Joshua Canvas近日在領英(Linkedin)平台上的轉述,盧特尼克強調,「執法、執法、執法」是美方向世界傳遞的訊息,也是其在2025年BIS更新會議上講話的一個主要重點。盧特尼克希望,對違反規則的人大幅增加執法和罰款。

盧特尼克表示,「有人為了錢,把我們的晶片轉運到中國,有時候金額不多,有時候很多,但他們正在透過協助那些與我們作對的人,摧毀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如果企業不進行KYC(認識客戶)和KYCC(認識客戶的客戶)盡職調查,將面臨觸犯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重大風險。

盧特尼克並稱,「我由衷相信,業界是阻止美國技術惡意轉移、維持公平公正全球貿易環境的最大盟友。我們需要企業的幫助,阻止我們的敵手非法獲取美國的商品和技術,並保護我們關鍵的供應鏈,讓我們的技術不會去幫助那些企圖傷害我們的人。 」

當前AI已成為中美科技戰的重點領域,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去年11月美國大選結束、確認由現任總統川普當選後,加快強化圍堵中國AI發展的措施,包括增加中國企業進實體清單、管控半導體相關生產工具以及高頻寬記憶體(HBM)等。

拜登還在卸任前一周推出「人工智慧擴散臨時最終規則」,將AI晶片可出口國家分三級管制,其中,中國被列為完全禁止取得的第三級。

儘管該規則遭輝達等美國科技巨頭強力反對,盟友也出現反對雜音,但接任的川普政府絲毫沒有動搖跡象。

近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又將54家中國AI大模型、量子計算等領域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也是川普上任後,美國商務部首度調整實體清單。

盧特尼克在上述行動的聲明表示,「我們不會允許對手利用美國技術來增強自身實力,並對美國人民構成威脅」。(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賴瑩綺/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