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中美晶暨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提升供應韌性是首要策略
【時報-台北電】美國去年到今年與盟國合作,擴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圍堵,被形容是對中國降下「矽幕(silicon curtain)」,同時美國製造再度成為產業新顯學,包括台積電擴大美國投資,環球晶也計畫在德州設立矽晶圓新廠。中美晶暨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表示,看重環球晶在美國的擴產計畫,因為增加自己的供應韌性,會是很重要的布局。
對於目前全球政經局勢鉅變,加上美中貿易關係緊張,徐秀蘭認為,2023年是具備挑戰的一年,冷風在2022年下半年就開始感受到了,因此預期2023年相關壓力可能會頗大,最快要到下半年才有望開始回穩,但長期來看矽晶圓市場依舊可望抱持樂觀態度看待。以下是徐秀蘭專訪紀要。
在美設12吋廠 有三大效益
問:台積電及環球晶都赴美設廠,如何看待地緣政治對產業影響?
答:環球晶去年12月1日美國廠動土,這項目在美國很被重視,因為已有20年沒人在美國擴建矽晶圓廠,由於先進製程用的矽晶圓規格很多又需客製化,美國在半導體市場主導全球,終端電子產品也是,包括處理器有英特爾,德州儀器也是很大的公司,但當地矽晶圓產能占比不到全球1%,美國今後特別關注供應鏈的韌性,對環球晶很重要。
環球晶之前都在亞洲蓋12吋矽晶圓廠,目前已經在9個國家設廠,布局非常完整,但單獨拉出來看卻仍然集中在亞洲,所以環球晶也在增加自己的韌性。
環球晶在美國有太多客戶,但都由亞洲運送過去,因此環球晶在美國德州的投資很重要,增加自己的供應韌性,會是很重要的布局,布局完才會是真正在全球9國3大洲都有12吋矽晶圓供應鏈,而不僅是地緣政治考量,對節能減碳也有很大的幫助。
整體來看,環球晶在美國設立12吋矽晶圓廠可以帶來三大效益,第一是地緣政治下增加韌性,第二是減少矽晶圓運送里程數可帶來節能減排效益,第三是靠近美國可降低地緣政治影響。
問:地緣政治及美中紛爭讓生產鏈變成中國及非中國等兩大供應鏈,對矽晶圓市場是否會有所衝擊?
供貨多樣化調整 降低衝擊
答:現在一個地球分成兩個世界,對矽晶圓影響比較小,對客戶影響比較大。環球出貨給中國客戶,但沒有供應先進製程的矽晶圓,供應到中國的先進製程矽晶圓僅提供給三星等外商在中國設立的晶圓廠。環球晶對供貨貨源會多樣化調整,且即便中國需求降低,但全球矽晶圓的總需求數沒有減少。舉例來說,在中國設廠的IDM廠訂單減少,在非中國設廠的廠商就會接獲訂單。對於環球晶來說,沒有對哪一國策略的不同,但必須要跟隨《瓦聖納公約》及美國推出的政策去執行。
問:半導體景氣今、明兩年可能備受考驗,如何看待市場景氣及對矽晶圓市場影響?
半導體景氣 估下半年回穩
答:2023年是一個挑戰的年度,冷風在2022年下半年就開始感受到了,這個狀況在2023年壓力可能會頗大,近期與重要合作夥伴討論,多半認為2023年下半年會開始止穩,但2023年上半年會很辛苦,有全球通膨跟供應鏈庫存調整等問題。
另外,國際因素有全球央行相繼升息、俄烏戰爭、日本央行總裁可能交接等問題,將會影響到全球匯率走勢改變,又有中國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全面開放,對市場來說又有中國人能否到各國投資、或是全球回復對中國投資等相關變數。
總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逆風太多、亂流很多,但預期下半年可能會回穩或回到成長軌道之上,關鍵在於半導體是代表庶民經濟,半導體需求無所不在,各式各樣終端產品都需要半導體,不過2023年下半年產業景氣復甦力道,或是2024年能否如市場所預期的全面復甦仍需要多觀察。雖然半導體市場短期有懸念,但長期還是相當正面。
問:疫情期間產能短缺嚴重,當時如何引領台灣矽晶圓產業走出一波榮景?
答:2022年下半年市場弱一點,2021年市場在喊缺貨,環球晶比較幸運,原因在於環球晶全球17個廠區分散在9個國家,所有廠區都在做去瓶頸化,藉此增加產出效率,每一個工廠增加一部分,整體來看產出增加帶來的效益就會增加比較明顯,以分散式去瓶頸化執行,做到比較好的調度。
同時,環球晶在亞洲、歐洲、美洲業務團隊都分散應對當地客戶,與客戶緊密溝通,當地團隊用當地時區、用當地語言溝通,去準確調度應對客戶在某些領域缺貨的地方。(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蘇嘉維、涂志豪/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