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死後才分財產?他67歲繼承3千萬遺產嘆:中年扛房貸壓力山大,父親卻袖手旁觀「錢總在不需要時才來」
「金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難發揮價值啊!」
生前金援孩子和死後留遺產,該如何選擇?向富人學有效的轉讓資產。
遲來40年的遺產!若能提早還清房貸,在人生不同階段,意義有何不同?
花錢也要趁早!退休後該如何規劃資產,才能活出更精彩的下半場?
【文/立川健悟】「錢就是在你需要時不會來。」這句話是E先生說的。他的祖父和雙親都是公立國中的老師,而他今年67歲,2年前從公司退休。談到自己從父親繼承資產的時間點時,他隱藏不了遺憾。
獨子扛房貸壓力山大 父親坐擁財富卻袖手旁觀
40年前,E先生在27歲結婚並蓋了房子。當時的房貸利率比現在高,每月的還款壓力很大,他尋求父親,希望對方提供金援。
由於他們家代代節儉,再加上知道父親在自己買房時的前一年,因祖母去世而繼承了一大筆財產,他以為父親會欣然同意援助他這個獨生子,但這個希望被徹底粉碎了。
父親一口回絕他說:「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想辦法。」當他問及那筆遺產時,父親說:「那些錢我會好好保留,等我們去世後會由你繼承。」
E先生心裡想:「我現在就需要錢啊!」但他什麼都沒說。懷著不滿,他繼續過著節儉的生活還房貸。
等了40年終於繼承3千萬遺產,他感嘆「錢就是在你需要時不會來」
他盡量避免家庭娛樂活動,拒絕同事的午餐邀請,只吃家裡做的飯糰等,終於在退休前想方設法還完了房貸。
E先生在67歲時終於繼承了遺產,去世的父親享壽99歲。父親從祖母那裡繼承的錢幾乎原封不動保留著,E先生因此得到了3千萬日圓(約合台幣628萬)的資產。
他感嘆道:「如果能早點拿到……」超過30年的過往記憶浮現。他因當時籌不到錢,不得不讓孩子放棄夢想和想讀的學校。
E先生向我諮詢的是該如何使用這繼承來的3千萬日圓。他問我:「你認為這筆錢該怎麼用?」對此,我向他傳達了從富人身上學到的「有效的資產轉讓方式」。
這包括在確保今後生活和風險對策所需的資金後,盡可能使用資產來增進下一代的經驗和技能,同時逐漸進行轉讓。
從80歲富人身上學到一堂課:金錢的價值也會隨年齡老去
「金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難發揮價值啊。」這句話是我從一位80多歲的富人身邊聽到的。這位老人家這幾年一直背痛難消,日常生活非常不便。
他說:「人變成這樣,有些東西就沒辦法體驗了,就算體驗了也很難打從心底去享受它。」
這句話不僅是情緒性發言,更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即使我們獲得了知識或技術、經驗,這些東西也無法持續使用數十年,一旦自己去世,這些知識和技術、經驗也會隨之消失,這是非常可惜的。我聽到這番話時,對他能如此理性地思考感到非常欽佩。
那位富人說錢不只要花在孩子身上,還要用在孫子身上,給予他們能夠獲得新知識或經驗的機會。
他說:「我並不是只是給他們錢,我要求他們之後來談談用錢的感想和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如果他們得到的東西很少,我會要求他們退還相對的金錢,所以大家都很認真。」
不再重蹈覆轍!他資助兒子買房「不讓孩子承受背房貸之苦」
我把這番話告訴E先生,他表示:「我也想做類似的事情。」於是我們進行了未來的收支模擬,將資產分為「留在手中的資產」和「轉給下一代的資產」。
我告訴他:「在這個百歲人生的時代,未來的時間還很長,請有效利用繼承的資產,不僅要為自己增加美好的回憶,還要活得健康愉快。」他笑著回答:「對啊!」
過了一段時間,E先生突然聯繫我說:「去年結婚的兒子要買房子了」「孫子今年出生,我希望兒子賺的錢盡量用在孫子身上。」後來,據說E先生提供資金協助兒子買房。
他希望自己過往承受過的壓力不要留給下一代,我感覺他用錢的方式非常棒,不輸給富人。
我想應該不是因為E先生出了錢的緣故吧,E先生兒子家裡有他專用的椅子,每次他去玩、去看孫子時,都可以悠閒地坐著看孫子。
經驗也有有效期限!上市公司老闆退休後的反思
「經驗也有有效期限啊……」某位富人喃喃自語,隨後嘆了一口氣。因為有些事情錯過時機就再也經驗不到了,這讓他很懊悔。
他在40多歲迎來了第一個孩子,當時他開的公司正在籌備上市。他對妻子說:「等上市後,我會好好照顧孩子的。」
但當公司順利上市後,男人又強烈地認為:「好不容易公司擴大,我要再往上衝!」結果在接下來的20年裡,他每天都投入在工作中。
現在退休的他,雖然透過辛勤工作使資產增加了好幾倍,但他注意到如果只是希望和家人快樂生活,根本不需要這麼多錢。而當他留意到此點時,孩子早已長大,他沒有發揮父親的角色,也沒有建立父子之間的信賴關係,他對此很後悔。
事到如今就算他想「經驗」育兒,能夠經驗的時間早就結束了。
順道一提,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社會生活基本調查數據顯示,父母與子女共度的時間,母親約為7年6個月,父親則只有3年4個月(僅計算彼此見面的時間)。
將這段短暫時間花在工作上的男性,以「幸福」這個觀點來思考的話,可說並未做出合理的判斷。
存錢不能累積幸福!女富翁將金錢轉換為回憶和經驗「人生更快樂」
「我為了應付人生的下半場,正在將有形資產轉換為無形資產。」一位富人這樣對我說。
她在丈夫去世後苦盡甘來,還成功創辦了自己的事業,獨生女也在幾年前結婚離家,讓她覺得如釋重負。
現在她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是,該在何時逐步變現自己的資產。從各種責任解放後,她決定「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快樂」,並與專家協商制訂了資產變現計畫。
她笑著說:「存錢並不能累積幸福。」我完全同意這個觀念。因為必須將金錢這種有形資產,轉換為回憶和經驗等無形資產,否則人類無法感受到幸福。
制訂人生規劃時,也要設定資產的高峰「時期」
話雖如此,許多日本人擔心老後的花費,最後錢還沒花完人就走了。若人生走到盡頭手邊還有錢,就代表你白花時間或勞力賺了這些錢。
因此,在生前創造資產高峰,並在能從經驗中獲取最大價值的過程中逐步使用資產,這才是實現幸福的「合理判斷」。
只是要帶著自信逐步變現資產,必須事先準備好足夠的錢,以保證今後的生活。確認人生規畫後,建議與理財規畫師等專業顧問商議後再做決定。
我建議的資產使用方式是高峰不要只用「金額」思考,還要加入「時期」的要素。
別讓退休金綁住你的人生:65歲後,將有形資產轉化為無形資產
現在一般多會建議從人生規畫反推要設定多少資產的目標「金額」。
沒錯,對於收入較低或容易散財、沒有存錢習慣的人來說,設定明確的目標「金額」能有效改變他們的關注點。
但是,先決定好在人生下半場的「時期」開始慢慢將資產變現,這樣比較容易做出合理的判斷。
假如你將生活無虞的目標「金額」設定為3千萬日圓。以「金額數值」為目標的人在達成目標後,往往會認為「存到3500萬日圓,生活應該會更穩定」,進而傾向於持續追求不必要的目標。結果,很多人因此錯過了讓人生更豐富的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改用「時期」來檢視資產的高峰吧。將65歲設定為資產高峰,同樣在存到3千萬日圓後,接下來的人生就開始將這3千萬日圓逐漸變現,然後將其轉化為回憶。
如此一來,重點是在人生下半場用「有形資產」增加回憶這種「無形資產」,使人生更富足。
作者簡介_立川健悟KENGO TATSUGAWA
知名理財規畫師
1980年廣島縣出生。出生在「盡可能節約不花錢」的勤儉家庭中,度過少有機會獲得人生經驗的幼兒期。
出社會後,毫無計畫亂花錢的頻率增加,孩子出生時存款只剩82日圓,常對金錢抱持不安感。
30歲時,轉換跑道任職於不動產科技類的新創企業工作。從事業務工作,因此在工作上認識許多富人,從他們身上學到讓人生更富足的聰明用錢法。將所學應用在自己的人生中,大幅提升了經驗、知識、技能、人脈和工作產能。後來奪下業界新簽約數日本第一的寶座,成績受到公司認可而升任執行董事。
後續公司上市,因身為主要股東而獲得超過3億日圓的金融資產,成功晉升富人行列。
為了讓更多人具備金融知識,聰明使用累積的資產,同時也希望藉由自身經驗讓更多人過上好生活,因此轉行從事理財規畫師。他的理財提案能夠減少人生風險,擬訂資產、累積前景,讓眼下生活更有餘裕,因此深受好評。
特殊才藝是設計。包含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從事平面設計師8年期間在內,總共製作了3000個以上的作品,作品種類涵蓋上市公司的LOGO或桌上遊戲等。
☆本圖文摘自商業周刊出版《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學有錢人這樣想錢、生錢、存錢、花錢,他從月光族變身資產3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