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反聖嬰現象極機率高,中國電力危機恐惡化
【財訊快報/林浩博】外電報導,打擊中國經濟的電力危機可能更形惡化,因為嚴寒冬季恐更加推升電力需求和燃料價格。 根據美國國氣象局本月初報告,反聖嬰現象發生的機率很高,該氣候異常現象通常會給北半球帶來比平常同期還低的氣溫,從而進一步加劇能源供給的緊繃。氣象局指出,2021/22年冬季反聖嬰發生的機率高達70至80%。
這項氣象預測將讓給北京官員心頭一沉,隨著低溫增添中國電網的負載壓力,官員們一直想避免斷電情況。目前中國高達20省市,已宣布某種形式的供電減少,而這些地方貢獻全國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高盛、野村等投行因此根據斷電的供應鏈堵塞影響,示警中國的經濟成長。
為了滿足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的需求,中國的電力消耗也大增,如今冬季的用電高峰即將到來,這股消耗也可能將進一步上升。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EC)的數據,今年截至7月底用電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6%,另外嚴寒低溫和出口訂單湧入,也造成國內部分地方的電力短缺。
中國決策者有三個選項來面對嚴寒帶來的用電挑戰。他們可以允許電力公司調高電費費率,這將激勵企業燃煤發電,但也會助長通膨升溫;他們可以選擇接受經濟低度成長;他們也可以試圖加大燃煤生產,承擔距離現在僅幾週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各國檢視。
上述選項實則不易達成。燃煤仍占中國發電來源的超過三分之二,但國家主席習近平長達十年的產能控股推動,則限制了新礦的開發。今年因應幾起死亡礦災所發起的礦區安全運動,也抑制了現有礦區的產出。雖然今年前八個月的燃料生產成長6%,但燃煤發電量更是大增14%,使得燃煤庫存下降。
中金的大宗商品首席分析師Guo Chaohui表示,冬天的能源消耗高峰期將到來,如果氣溫比平常同期要低,恐會加劇缺電狀況,並增加煤炭供給的壓力。
短期內因為數省下令工廠關閉以幫助達報耗能控制目標,電力需求或有減緩。同時10月1日至7日的國慶連續假期,通常可見工業活動的降低。
中國大部分電廠已受官方調控的費率賣電的事實,已令部分電力企業降低發電量,以避免發電還虧損,這也使這場缺電危機加劇。其中一個解方是允許企業調高電費,今年中國部分區域的電費費率就獲准些微調高至超越上限。
但根據彭博智庫的計算,電力企業需要至少調高電費費率至少三分之一,才有可能打平。而北京通常因擔憂傷害製造業競爭力,不願意放手讓電價上漲。
但彭博分析師Hanyang Wei表示,這次電力危機的嚴峻程度,恐迫使北京改變態度,允許燃煤發電價格更多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