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鴻海重摔原因曝 地板價一次算清楚

【時報-台北電】川普宣布對非美汽車課徵25%關稅,4/2如期上路,台股昨(27)日汽車類股走勢分歧,AM零組件廠東陽逆漲1.12%,帝寶、裕隆、和泰車與鴻海等指標,則是全面走弱,其中鴻海重挫3.3%險守160元關卡,跌幅比裕隆、和泰車等整車雙雄還重。

資深分析師陳榮華表示,鴻海之所以重挫逾3%,除反映市場對其電動車布局,如MIH平台供應鏈成本的擔憂,CSP需求放緩更是一大關鍵,市場擔憂下半年4大雲端服務商(如AWS、Azure、Google Cloud、Meta),可能削減伺服器訂單,鴻海作為全球最大伺服器代工廠,獲利恐受衝擊。

同時,AI股今年全面面臨估值下修壓力,鴻海雖非純AI股,但其AI伺服器業務占比提升,目前已來到30%~40%,連帶受市場情緒拖累。

鴻海在籌碼面上,因外資賣超與借券壓力也處劣勢,除外資今年累計調節逾50萬張,借券餘額持續攀升,顯示空方力道未減,市場對短期前景仍偏保守。

但陳榮華以全年EPS15元,搭配本益比8倍、10倍、11倍推算出地板價,分別為120元、150元、165元,其中120元為歷史極端值,需出現系統性風險才會觸發,目前股價已跌到11倍本益比的下緣區間,進入估值修復階段。

投資建議有二,對3個月內的短線操作者而言,一旦跌破160元且外資賣超未縮手,短線可能下探155~150元,但若單日爆量長紅K收復月線(約170元),或借券餘額單日減少逾5000張,可考慮進場搶反彈,並留意是否出現投信加碼的底部訊號。

其次,若屬預計持股6個月以上的中長線投資人,需緊盯Q2法說會,並關注CSP訂單能見度,以及AI伺服器的營收占比變化。

陳榮華建議,中長線投資人可在150~160元區間分批低接,將資金部位分為3~4筆投入,降低攤平風險,首筆先投入20%資金,每下跌5%加碼1次,並設定15%~20%停利目標,若反彈至180~190元,本益比來到12~13倍時,可考慮先出一趟。

但他分析,AI與雲端運算趨勢不變,CSP資本支出僅屬短期調整,加上鴻海仍具電動車與AIoT潛力,像是鴻海Model C量產、低軌衛星布局等,提供多元成長動能。

除非EPS下修至12元以下,或股價跌破140元(PE 11.7倍),才需重新評估基本面,並進行停損,若看空伺服器產業,可轉向受惠CSP砍單的「白牌替代廠」,像是廣達、緯穎等個股。(新聞來源: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